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田家炳中学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日前,某地民办学校用“奇葩”试题考查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再次_公众的神经。 教育资源的不均,家长心态的失衡,加上整个社会功利心的_,让这一事件备受关注。而要解决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规范市场,避免培训机构_,家长也要深刻反省,回归理性。A. 撩拨 鞭策 火中取栗 B. 拨弄 鞭策 火上浇油C. 拨弄 驱策 火中取栗 D. 撩拨 驱策 火上浇油【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
2、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撩拨:挑逗;招惹;拨弄:挑拨。文中的对象是“公众的神经” ,用“撩拨” 。鞭策:现比喻鼓舞、督促、推动人前进。驱策:驱使。文中是“社会功利心” ,用“驱策” 。火上浇油:比喻使别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文中是“避免培训机构” ,用“火上浇油” 。故选 D。2.与“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B.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C. “你是教子曰诗云 的老师么?”他问。D.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
3、、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例句和 B 项是拟人,A 项是对偶,C 项是借代,D 项比喻,- 2 -故选 B。3.下列对联中,适合挂在辛弃疾故居的对联是( )A.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B.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C.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
4、,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D.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要求选取对联是否和乎环境,B 项,根据“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应是 “岳飞” ;C 项,根据“传新乐府;堤建西湖”应该是白居易;D 项,根据“草堂犹是杜陵春”应是杜甫;A 项,根据“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辛弃疾。故选 A。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5、)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_,_。_,_,_,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但不甚浓厚所以引以为快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A. B. C. D. 【答案】【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 3 -检查确定。文段主要阐明: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因“虽但”紧密相连;
6、谈“知足常乐” ,引领下文陈述对象“中国人” ,构成因果关系,三者顺序为;的“乐天知足的态度”和后文衔接紧密故正确排序为:。【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5.下列句子当中不含词类
7、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既来之,则安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 A项,安:使动用法,使安定;B 项,衣:名词动用,穿;C 项,王,名词动用,称王。故选 D。6.下列句子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是( )无乃尔是过与?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国者无使
8、为积威之所劫哉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A. / B. /C. /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 “也” ,被动句- 4 -注意“为*所*”结构和“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之” “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 “以”引导。题中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故选 B。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
9、列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
10、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11、,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厘:胙肉(zu ru) ,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文字,做文章。B.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C.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 卑:地势低洼D.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5 -8.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王好战,请以战喻B. 堕马而死 不患寡而患不均C.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不如因善遇之D.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然而不
12、王者,未之有也9. 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被汉文帝征召到宣室,可惜汉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问社稷大计。B. 贾谊二十岁时,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C. 贾谊十八岁时就闻名郡中,后在吴廷尉和李斯的举荐下,被文帝征召博士。D. 贾谊没有后代,怀王堕马而死后,他自认为作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忧郁而死。10. 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3)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答案】7. C 8
13、. C 9. A 10. (1)孔子说:“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人。 ”(2)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3)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遑:来不及实行。故选 C。【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
14、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 A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B 项,- 6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 项,副词,趁机;D 项,助词,补足音节/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故选 C。【9 题详解】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
15、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B 项, “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 ”是发生于孝文二十年发生的事。C 项, , “后在吴廷尉和李斯的举荐下”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D 项, , “贾谊没有后代”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文意的理解是,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故选 A。【10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疾:讨厌;为之辞:找借口;为
16、:担任;幸爱:非常器重;以:因为;谪:被贬;意:内心;为:写;以:来。【点睛】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
17、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 7 -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
18、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
19、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
20、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三、古诗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浣溪沙 汪莘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答案】11. 上片通过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三幅画面,组成了清幽、简朴、宁静、和谐的秋日乡居图。 (3 分)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2 分)- 8 -12. 下片采用了借史抒情(用典)与即事抒情的手法。 (2 分
21、)将历史上陶渊明、杜甫官场失意与现实中自己闲饮村酒两相对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2 分)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深沉,余味悠长。 (2 分)【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
22、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四、名句名篇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1)且尔言过矣, _,_ _,是谁之过与?(2)_ _,鱼鳖不可胜食也。(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5)皇览揆余初度兮, 。(6)_ _,力行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礼记(7)朝搴阰之木兰兮,_ 。(8) _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答案】 (1)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2)数罟不入洿池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5)肇锡余以嘉名 (6)好学近乎知(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通市 田家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情调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