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全卷共 2 大题,42 小题。满分共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标号。4.答非选择题时,用圆珠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5.所有题目必须在规定的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是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制度。忠孝观念的源头就是始于这项古老的制度,故 A 项正确。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在新兼并的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的
3、趋势,与“家国一体”、 “忠孝观念”联系不大,故 B 项错误。 君主专制制度下强调忠孝观念,而且历代君主也多强调“以孝治国”的理念,但是宗法制在忠孝观念方面体现的更为突出,并且宗法制度是早于君主专制制度,所以说忠孝观念的源头应该是宗法制,故 C 项错误。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一种我国古代封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家国一体” 、 “忠孝观念”没有多大联系,故 D 项错误。- 2 -2.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 秦朝军功爵物度B.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 隋唐时期
4、科举制度D. 汉朝时期察举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因此选 C。ABD 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知识,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学生要引起重视。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
5、远。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3. 在罗马法制史上,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罗马人找到了革除古代法弊端的钥匙,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罗马史纲要)这把钥匙应指( )A. 习惯法 B. 公民法C. 万民法 D. 自然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
6、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 、 “革除古代法弊端” 、 “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可知此应为罗马帝国扩张时期,万民法逐渐取代公民法的史实,该现象促进了罗马经济的发展,故本题应- 3 -选 C 项;公元前 449 年, 十二铜表法取代了习惯法,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三至二世纪” ,故排除 A 项;公民法推行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三世纪中期,早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三至二世纪” ,故排除 B 项;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故排除 D 项。4.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国王的征税为非法;议员有在议会演说、辩论或议事之自由。其体现的宪政原则是A. 王在议会
7、B. 议会至上C. 少数服从多数D. 政教分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权利法案提高了议会的地位,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由此可见牢记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至上5.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 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B. 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C. 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D. 兼顾大州和小州的
8、利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可见是为了保证代表的广泛性, “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可见是为了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故选 C。题干没有涉及两院的制衡,也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或者大州和小州的关系,排除 AB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6.1785 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4 -A. 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B. 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C. 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D. 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答案】A【解析】试题
9、分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 13 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因此“1785 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 ,被讽刺为“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 ,故 A 项正确;美国独立,名义上已经是一个国家, “1785 年的美国”不再是十三块殖民地,故 B 项错误;1776 年,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有邦联中央政权,故 C 项错误;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故 D 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邦联制7.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10、.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其中在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所以 D 项正确,BCA 没有这样的影响。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华的侵略辛丑条约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答案】A- 5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中世纪”是指封建社会
11、。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同时,伴随着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传入,中国的半封建化日益明显。以鸦片战争为界,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故选 A。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民族危机与列强入侵鸦片战争9.某同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此民谣应出自A.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 义和团运动期间C. 辛亥革命期间D. 北伐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皇上服了外” “
12、杀洋人” ,体现了义和团“灭洋”的口号。故选 B。A 项体现不出“不杀洋人誓不完”的内容;C 项是以反对清政府为主要的目标;D 项时期早已经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10.党史专家章百家说:“我觉得 1945 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 ”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A.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B.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C.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 国共北平和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重庆谈判与
13、双十协定的签订。其实,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也正是几乎是唯一有- 6 -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所以答案选 B。A 选项没有涉及到建国;C、D 选项时间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1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填写( )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C.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C【解析】1921 年是中共一大成立,标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正确;五四运动是 1919 年,A 错误;国共对峙是 1927-1936 年,B 错误;D 属
14、于十年对峙时期。12.“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 20 世纪 60 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 中共一大B. 中共三大C. 八七会议D. 遵义会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是一道诗歌式材料解析题,旨在考查中共召开的重大会议。做此题可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根据时间解题。题干明确指出董必武写此诗是在 1861 年,而四十年前,即 1921 年,而中国共产党在 1921 年成立,所以应该是中共“一大” 。第二,根据地点解题。在诗句中提到“南湖泛舟”可知此次会议曾在
15、南湖召开,根据基础知识,只有中共“一大”曾经在南湖游船上召开。所以答案选 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 -13.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A. 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工人阶级政党B.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C. 建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D.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27 年大革命失败,中共领导的几次武装攻打大城市的战斗均受挫,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挺近到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路线,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 B。
16、A 项错误,并非说的革命的道路;C 项错误,只是说了建立的这只军队,而无法体现所走的革命道路;D 项错误,是二大中提出来的。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名师点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 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 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
17、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红军“远征”指的是长征,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故选 D。A 项错误,红军长征的目的是摆脱不利的局面;B 项是在 1935 年,长征是在 1934 年开始的;C 项明显错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策略。因此 ABC 均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15.1937 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 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A. 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8 -B. 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C. 非常认可国民政
18、府的经济政策D. 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答案】B【解析】材料“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 年伉俪”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 “冷战”是从 1947 年开始的,中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北伐战争是1926 年-1927 年,故 D 项排除。点睛:材料中的关键时间点是“1937 年”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哪个选项是 1937 年即可。16.某年 9 月 6 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 20 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
19、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 百团大战B. 平型关战役C. 太原会战D. 台儿庄战役【答案】A【解析】根据“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正确答案为 A。17.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A. 清政府统治结束B.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C.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大屠杀D.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9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中华民国 38 年是指 1
20、949 年,所以应该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选 B。清政府结束于 1912 年,日军占领南京是在 1937 年,抗日战争胜利是在 1949 年,排除 ACD。18.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A. 土地法令B. 和平法令C. 四月提纲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答案】C【解析】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故选 C。 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制定这一法令的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
21、务,故 A 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 ,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故 B 不符合题意;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故 D 不符合题意。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 1917 年的 4 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回答是A. 罗曼诺夫王朝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 工兵代表苏维埃D. 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191
22、7 年的4 月是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时期,表面上看两个政权并存但实际上真正掌权的是资产- 10 -阶级临时政府,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罗曼诺夫王朝已经被推翻,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兵代表苏维埃并不掌权,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十月革命之后才有的政权,选项 D 在时间上不合适,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0.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成立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1848 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23、【答案】C【解析】1848 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C 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1.2007 年 6 月 15 日,外交部长杨洁篪曾说,该组织成立六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成为国际间发展关系的准则。“该组织”指的是A. 上海合作组织B. 欧盟C. 东盟D. 亚太经合组织【答案】A【解析】“2007 年”是这一组织“成立 6 年” ,据此推断这一组织成立于 2001 年,再根据“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江门市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 模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