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第3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pptx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第3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第3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pptx(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3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与热力环流,-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大过程。 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 增温。 大气的增温:地面以 长波辐射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2)两大作用。 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反射 和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A 大气逆辐
2、射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 正午太阳高度 不同。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 反射 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气象 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特别提醒(1)物体温度越低,辐射波长越长,因此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温度越来越低,波长越来越长。 (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的原因不同。平原高空气温低是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
3、射较少造成的; 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地面热源太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强造成的;高原上气温低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8-,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第13题。,-9-,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1.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 ( ) A.纬度相当 B.距海远近相同 C.海拔相当 D.大气透明度相近 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B. C. D. 3.关于甲、
4、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大小有关,答案,解析,-10-,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1.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机制。(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我国宁夏中卫种植西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西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砂砾层对西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表现为:减少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
5、的积累;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常考图形,-11-,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常考图形,-12-,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拓展延伸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
6、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 (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常考图形,-13-,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2.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1)气温的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在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气温的水平分布。,常考图形,-14-,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15-,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
7、-16-,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3)气温的时间变化。,常考图形,-17-,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拓展延伸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上冷下暖。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常考图形,-18-,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1)逆温的形成原因。,常考图形,-19-,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2)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20-,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常考图形,-21-,
8、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2017全国卷,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第12题。,-22-,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B,C,-23-,基础
9、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思维流程 (1)题干信息:图中四条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24-,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2)图像信息。,膜内,小,不大,-25-,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3)推理判断:第1题,膜内温度应该比膜外的平均气温 。积雪对膜内有隔热作用,会使膜内温度变化幅度变 ;枯雪期时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也较 。所以曲线 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第2题,读图可知
10、,其平均最低气温高于-16 ,最低气温不一定高于-16 ;气温的日变化就是昼夜温度变化,受_ 的影响大,受积雪状况的差异影响小;膜内温度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读图可知,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高,小,大,太阳辐射,-26-,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方法技巧等温面图的判读 等温面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来判读等温面图。(1)随着海拔升高,等温面的温度数值逐渐降低。 (2)等温面向下凹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低;等温面向上凸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高。如上图中甲为低温中心,乙为高温中心。 (3)夏季:陆地上等温面向上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自然环境 中的 物质 运动 能量 对流层 大气 受热 过程 热力 环流 课件 湘教版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8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