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模块阅读第6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6.1课件.pptx
《广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模块阅读第6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6.1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二模块阅读第6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6.1课件.pptx(30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模块 阅 读,第6部分 文言文阅读,第一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4-,-5-,-6-,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推荐篇目,-7-,-8-,-9-,-10-,-11-,一、(2018广东)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3-,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参考答案:(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参考答
3、案:(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14-,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15-,二、(2017广东)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4、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
5、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参考答案: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参考答案: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17-,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
6、“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18-,三、(2016广东)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7、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0-,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参考答案:(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参考答案: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听了都感叹起来。,-2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
9、津等。,-22-,四、(2015广东)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23-,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把文中画
10、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参考答案:听到水声,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参考答案:(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4-,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
11、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25-,五、(2014广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
12、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6-,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7-,2.把文
13、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参考答案:(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参考答案: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28-,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弊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
14、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作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29-,一、近几年文言文考查明细表,-30-,-31-,-32-,二、考查情况分析 (一)考试题型和分值来看 近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总体来看,考查题型、分值比较稳定,每年都是3道大题。其中词语解释题为3道小题,共3分;翻译题为2道小题,共4分;一道选择题3分。,-33-,(二)考试选篇和考点来看 1.从选篇来看 2018年考查送东阳马生序,此文在2006年考查,间隔考试时间为12年。 2017年考查出师表,此文在2011年考查,间隔考试时间为6年。 2016年考查桃花源记,此文在2009年考查,间隔考试时间为
15、7年。 2015年考查小石潭记,此文2000年以来从未考过。 2014年考查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文2000年以来从未考过。 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于5年以上没有考过的文言文,我们要高度关注。例如: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三峡、马说、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九下的几篇没有考试的文言文要重点过关。,-34-,2.从考点来看 (1)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综观近几年所考查的词语,均出自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因此,考生对每一篇文言文课下注释中的词语解释都要掌握。对于句子翻译的考查,我们不仅要掌握名句的翻译,对于非重点句我们也不要忽视。 (2)常见语法考点:词性活用,特别是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
16、动用法;特殊句式,特别是倒装句、被动句。 (3)常用艺术手法:对比、欲扬先抑、衬托(反衬)、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等。 (4)常用的表达方式:叙事、描写、抒情、议论。 (5)理解文章内容及中心。,-35-,三、复习备考策略 文言文所涉及的知识繁杂,和现代生活距离遥远,考生难于跨越时空理解和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因此,文言文对于考生的复习备考有一定的难度,文言文的复习备考却不可以忽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言文复习得好,才能考得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准备。 (一)研读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文言文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
17、内容。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和研究考纲,按照考纲要求进行复习,就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把握复习的方向,有的放矢。,-36-,(二)立足教材,归纳整理 文言文复习时要立足于教材。分类整理所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它是把同类知识点联成知识线,从而形成知识网,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做好应考的准备。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文字、词语、句式、翻译。文字包括字音、字形;词语包括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如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句式涉及文言常用句式和特殊句式;翻译涉及直译、意译
18、。建立知识网会让你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复习才会更有针对性。,-37-,(三)加强训练,熟能生巧 语文复习的全过程,可以说是透彻地理解和全面落实考纲的过程,把知识点整体上梳理一下,在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并不断地归纳、领会、运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熟能生巧、巧能生智,答题就能得心应手。训练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载体,特别是保持一定量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量,能把课内知识进行迁移,既能巩固书本知识,又能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38-,【第一类:写景抒情】 复习篇目:醉翁亭记(未考)、湖心亭看雪(未考)、记承天寺夜游(2003年考)、三峡(2010年考)、岳阳楼
19、记(2002、2012年考)、满井游记(2013年考)、小石谭记(2015考)共7篇。,-39-,一、湖心亭看雪 基础知识梳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0-,一、文言词语积累 (一)课内文言实词归纳,-41-,(二)一词多义归纳,
20、-42-,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参考答案: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参考答案: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云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一片雪白。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参考答案: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参考答案: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43-,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参考答
21、案:我尽力喝了三大杯才告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参考答案: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44-,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45-,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46-,(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2.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遗世独立的
22、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 3.“痴”与课文第1段哪句话相呼应?舟子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性格? 参考答案:与开头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孤高自赏,痴迷于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47-,(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作者通过追忆一次在西湖看雪的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B.本文作者写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文章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作者引用舟子的话结尾,包含了对“痴”字的
23、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48-,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的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文章前面写“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文中却出现了舟子,前后矛盾。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49-,二、醉翁亭记 基础知识梳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24、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50-,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二 模块 阅读 部分 文言文 61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