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9中考语文第7讲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doc
《(柳州专版)2019中考语文第7讲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19中考语文第7讲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doc(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7 讲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七年级(上)(一)郑人买履(韩非子)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度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B坐 而置之其坐 满坐寂然(口技)C遂 遂不得履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D宁 宁信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解析】A.量长短/量好的尺码;B.同“座” ,座位;C.终于/于是;D.宁可/难道。2 【A层级】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至之市A而忘操之 B何不试之以足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解析:例句中“之”是动词,到去。A.代词,代指量好的尺码;B.代词,代指鞋子;C.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
2、动词,到去。)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2)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墨守成规,迷信“尺度”等教条是不可行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B不亦惑乎(迷惑,糊涂)C求剑若此(寻求,寻找) D遽契其舟(契合)(解析:D.雕刻。)2 【A层级】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其 遽契其舟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于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小大之狱(出师表)D乎 不亦惑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解析】A.代词,代指楚人/表推测语气,恐怕;B.介词,到/比;C.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表反问语气,吗。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并使行为符合这种变化。【甲】见【课文在线】【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4、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 北人:北方人。仕:做官。菱:即“菱角” ,水生植物,可食。并:连同。以:用来。何:哪里。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不亦惑乎(迷惑,糊涂)B遽契其舟(立即,匆忙)C其人自护其短(浅短)D席上啖菱(吃)(解析:C.缺点,短处。)6 【A层级】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其”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其人自护其短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百姓多闻其贤C其如土石何 D其人自护其短(解析:例句中“其”是人称代词,他的
5、。A.人称代词,他的;B.代词,他;C.副词,表推测;D.指示代词,那个。)7 【A层级】下面对【甲】 【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 【甲】文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 【乙】文中北人最可笑的“言”是“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C 【甲】文告诉我们行为处事不能迷信教条,要尊重客观事实。D 【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在不懂的时候,要善于为自己掩饰。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是剑却没有行走。(2)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附【乙】文参考译文:北方人生来是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
6、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 ”那人自己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 ”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三)幼时记趣(沈复)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徐 徐喷以烟 清风徐来(核舟记)3B观 作青云白鹤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得 怡然自得 遂不得履(郑人买履)D驱 驱之别院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解析】A.慢慢地,缓缓地;B.动词,观赏/名词,景象;C.得意,满足/得
7、到;D.驱赶/“驱驰”作“奔走效劳”解。2 【A层级】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其 使其冲烟飞鸣 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B余 余忆童稚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C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D或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或以为死(陈涉世家)【解析】A.代词,代指夏蚊/代词,代指齐国军队;B.人称代词,我;C.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D.或者/有的人。3 【A层级】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叙述“物外之趣”的两件事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B文中有不少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沿用至今,如“怡然自得
8、” “夏蚊成雷”等。C文章按总分结构来写,主要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D本文给我们的启发是: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入微,发挥想象,才会有不同的收获。(解析:C.文章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四)三峡(郦道元)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日 隐天蔽日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B绝 沿溯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C良 良多趣味 此悉贞良死节之
9、臣(出师表)D属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解析】A.太阳/日子;B.隔绝;C.确实/忠良;D.连接/同“嘱”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于 至于夏水襄陵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之 冬春之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C其 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故 故渔者歌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A.介词,到,常与“至”连用/介词,比;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曹刿;C.代词,代指怪柏/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所以。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4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
10、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苦瘦凄清。B文章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C文章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解析】A.写山,以静为主。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
11、它快。【甲】见【课文在线】【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水经注)【注释】 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清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B素 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C沿 沿溯阻绝 沿河求之(河中石兽)D绝 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口技)【解析】A.清波/水清;B.白色的/不加装饰的;C.顺流而下/沿着;D.断绝,消失。6 【
12、A层级】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以 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C虽 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D故 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解析】A.在/如果;B.如/连词,表目的,来;C.连词,表假设,即使;D.如此,这么/原来的。7下列对【甲】 【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甲】文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正面描写水的湍急。B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侧重写水的迂回,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C 【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
13、凉的环境特点。D 【甲】 【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5【解析】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侧面描写水流湍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附【乙】文参考译文:江水又向东,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险滩叫黄牛滩。南岸重重叠叠的山岭一层层耸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间有块石头,形状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看上去轮廓非常鲜明。因为人难以到达,不能够穷究实际情况。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迂回曲折,即使走上两天两夜,还能望到这个石头,所以行走的人
14、编成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下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是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 ”说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长的路后)回头望去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五)以虫治虫(沈括)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谓 土人谓之“傍不肯”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B一 忽有一虫生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C日 旬日子方皆尽 隐天蔽日(三峡)D尽 旬日子方皆尽 林尽水源(桃花源记)【解析】A.说的是;B.数词,一 全;C.天 太阳;D.消失 穷尽。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岁以大穰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5、)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A.连词,表目的,来;B.因为;C.按照;D.认为。3文章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示例: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虽然灭了害虫却带来了污染,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六)梵天寺木塔(沈括)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三 方两三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B患 患其塔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云 匠师云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D使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解析】A.数词,三 泛指很多;B.动词,担心 名词,祸患;C.说 白
16、云;D.派遣。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其 患其塔动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故 故如此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6C之 问塔动之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与谢中书书)D乃 乃以瓦布之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解析】A.代词,代塔 表推测的语气,恐怕;B.所以 原来;C.结构助词,的;D.于是,就 竟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2)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喻皓的精熟。4本文写人着笔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又展现出喻皓怎样的心理活动?写出
17、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笑”既表现出喻皓对匠师无能的嘲笑,也表明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很有自信。(七)论语十二章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必以信(曹刿论战)B食 饭疏食饮水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C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D日 吾日三省吾身 隐天蔽日(三峡)【解析】A.诚信/言语真实;B.食物;C.以为乐/快乐;D.每天/太阳。2 【A层级】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之 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无马邪(马说)C以 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于 于我如浮云
18、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解析】A.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B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愤进取。D
1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解析】A.“博学而笃志”是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再感到迷惑。7七年级(下)(八)赵普(宋史)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习 普少习吏事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B发 家人发箧视之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C临 及次日临政 执策而临之(马说)D色 普颜色不变 色愈恭,礼愈至(送东
20、阳马生序)【解析】A.熟悉/练习;B.打开/开花;C.处理/面对;D.神色。2 【A层级】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为 及为相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之 读之竟日 何陋之有(陋室铭)C其 未有其比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D而 跪而拾之以归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解析】A.担任/向;B.代词,指书/宾语前置标志,不译;C.人称代词,他,指赵普/指示代词,这;D.连词,表顺承。3 【A层级】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主要写了赵普刻苦读书和奏荐人才两件事,是为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B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阖户启箧取书”中的一个“阖”字表明闭
21、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可见决心之大。C “补缀旧纸”这一细节生动感人,那被太祖撕碎的奏章,要将它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D文章叙事简洁,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他,而是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反映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解析】A.是为了说明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拾起来拿回去。(九)列子一则列子汤问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22、)A善 伯牙善鼓琴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B鼓 伯牙鼓琴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C得 钟子期必得之 得无异乎(岳阳楼记)D辄 钟子期辄穷其趣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解析】A.擅长,善于;B.动词,弹奏/动词,击鼓;C.懂得,知道/能,可能;D.总是,就。2 【A层级】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为 初为霖雨之操 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B乃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C于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D之 钟子期必得之 泰山之阴8【解析】A.是/为了;B 于是,就;C.介词,在/介词,向;D.代词,代伯牙所弹乐曲/结构助词,的。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文
23、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侧面烘托出伯牙高超的琴技。B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C 列子 一则的作者相传为战国列御寇,相传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D 列子 一则一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解析】A.没有神态描写。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的旨趣。(2)子之听夫志!志想象犹吾心也。您的听力好啊,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十)核舟记(魏学洢)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柳州 专版 2019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比较 复习 习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