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
《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曲阳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9 月份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2.著
2、名哲学家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 “孔子释礼为仁 ,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 ”据此对儒家思想分析正确的是()A.独善自我修养,兼济天下 B.主张“重利轻礼”C.讲求实际功利精神 D.外在的“仁”改造内在的“礼”3.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
3、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4.孔子曾说:“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5.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班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
4、 2 -党,称合逆乱” ,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6.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7.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
5、万岁实质是宣扬()A.大一统 B.强化中央集权 C.皇权至上 D.君权神授8.董仲舒提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该主张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在于:A.防止君主权力的滥用 B.为君主专制找到合法依据C.促使君主“无为而治”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9.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举荐孝廉 B.征召贤良 C.独尊儒术 D.设立太学10.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
6、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11.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 “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宗教神学意识 B.完成了伦理纲常思想的建构C.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D.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
7、的需要- 3 -12.史记载:汉武帝时,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13.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A.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 B.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C.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 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14.宋代以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主
8、张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15.北魏律名例规定:“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 ”这一规定表明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B.经济发展促进了道德提升C.儒法结合成为统治思想 D.司法灵活且凸显儒家伦理16.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但在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 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 大学和中庸也只是礼记中的两篇。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书之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导致四书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两宋时期理学家辈出 B.理论化思辨化的
9、儒学形成C.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 D.市民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17.张载集写道:“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基于此认识,宋代理学家A.力主构建新的儒学体系 B.认为道家思想危及社会C.彻底抛弃了佛教的思想 D.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18.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19.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 4 -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曲阳县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