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实验班).doc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实验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十)(实验班).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寒假作业(十)一、选择题1.“周恩来同志杰出的外交思想,丰富的外交经验,精湛的外交艺术,坦诚的外交风格,使每个中国人引为自豪。 ”下列史实可以为上述观点提供佐证的是1953 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1971 年周恩来率团参加第 26 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A. B. C. D.2.法国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受到了奉行“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从此, “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 。这表明中、法两国对外都主张A.
2、求同存异 B.区域合作 C.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3.“会议的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即印度支那)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 ”该决议文件签署于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4.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上中国
3、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5.1969 年 3 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 ”610 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 “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A.积极政善中美关系 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6.1953 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根源于
4、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7.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利部队的身影替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这主要表明2A.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 B.积极履行地界大国应尽的义务C.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8.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说明美国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5、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9.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10.“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
6、势力 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11.从 1950 年到 1951 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12.1952 年 4 月 20 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
7、样做。 ”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反对霸权主义”13.据新华社对 1972 年 19 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 1972 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 88 个,和 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14.1969 年 1 月 20 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
8、毛泽东的意见, 人民日报于 1 月 28 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3A.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中美民间交往的推动 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D.改革开放的实施15.1971 年 10 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 7 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16.1975 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
9、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改革开放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17.1950 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18.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10、B.中美关系的改善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欧共体国家反对美国控制19.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 ”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20.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倡导“求同存异” ,促进了亚非国
11、家的团结与合作“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A. B. C. D.二、材料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4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年月日)()结合材料一回答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新中国具有“独立精神”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材料二当基辛
12、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尼克松回忆录()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安平县 安平 中学 历史 寒假 作业 实验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