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深圳市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提示:全卷共计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说明:客观题 80 分(1-10 题为期中考试前内容考查,11-60 题为期中考试后内容考查) ;主观题 20 分(期中考试后内容考查)。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 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标号;主观题也须答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1 分,
2、共计 40 题 40 分)1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兼并斗争激烈C西周青铜铸造水平最高 D王室衰微,分封制渐趋瓦解2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霍光以后三公被
3、剥夺了相权 B.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权工具3打破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的选官制度是A科举制 B世卿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4.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 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5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
4、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 212 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 82 名“贤”相和 26 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A震慑官员 B罢除丞相 C强化君权 D整治朝纲6梭伦改革规定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A满足男子参政愿望 B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2 -C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D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7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恩格斯做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A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 B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
5、级的要求8 “光荣革命”后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18 世纪初,英国国王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这样,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这一现象促使英国A颁布权利法案 B确立君主立宪制C进行议会改革 D形成责任制内阁9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有利于调和A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的矛盾101875 年,法国议会以 353 对 352 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
6、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反映出A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B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C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D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11.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A.掀起瓜分狂潮 B.要求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希望利益均沾12.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次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次社会运动应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五四运动13第二次鸦
7、片战争中,咸丰皇帝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对于办理中外交涉提出,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 。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外交政策由灵活转向僵化 B.由捍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14.美国史学家阿德勒认为:“主要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挠,在 1894-1895 年因朝鲜问题而引起的中日第一次战争中,中国军队显得千疮百孔。 ”这表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 B.慈禧太后性格的偏执C.中国军队战斗力弱小 D.战争主要在国外进行15.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
8、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 -16.针对义和团运动的逐渐兴起,清朝军机大臣刚毅认为:“义民可恃,其术甚神,可以报仇雪耻。 ”其“报仇雪耻”主要是指A.利用外国侵略者镇压义和团 B.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封建斗争C.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者 D.利用义和团同外国讨价还价17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 1912 年 1 月 4 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清末新政失败 B.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9、动摇18.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 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 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19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这里的“它”指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20下列通过解读史实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史 实 结 论A 1878 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消除了中国的边疆危机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C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
10、洋”口号 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严重D 1934 年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21“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2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提出“组建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一年之后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却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 。上述目标的变化,缘于A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B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C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2
11、31929 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时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抗日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 D.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241932 年 5 月 9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同年 12 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类似法令A. 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 是工农红色政权存
12、在的前提- 4 -C. 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 D. 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25“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上征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左”倾错误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26从 1936 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 “全国抗日解放联盟” 、 “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从根本上表明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B. 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
13、 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D. 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27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 (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 ) 。这一作品创作时间最早可能是A. 1931 年 B. 1936 年 C. 1938 年 D. 1945 年28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在 1911 年,第三次发生在 1949 年。 ”对这三次“革命”的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制度的建立、异族统治被推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B秦朝
14、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9.19 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 ,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人文主义 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30俄国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A生产力高度发展
15、 B武装暴动C无产阶级联合 D欧洲一体化31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七月事件32工业革命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下列关于它的表述正确的是A理论到实践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 B理想变现实的标志是法国巴黎公社C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 D曲折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苏东剧变- 5 -33.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A.标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深圳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