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乳源县侯公渡中学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广东省乳源县侯公渡中学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乳源县侯公渡中学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广东省乳源县侯公渡中学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 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 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
2、定低于甲的体温3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 的像D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 B 始终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24如图所示,人眼在 A 点看见河里 B 点有一条小鱼,若从 A 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AB 点 BB 点上方CB 点下方 DB 点左方或右方5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
3、压锅内水的沸点比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B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觉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C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 ,是锅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D初冬,路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小孔成像 B 鸟巢倒影C 水面折枝 D 故宫日冕7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 216 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 10秒,则隧道长度约为( )A60 米 B600 米 C2160 米 D7776 米8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3)A8:1 B4:3 C4:
4、1 D2:19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10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 10 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 5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 1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
5、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 30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 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 45 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11 (4 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 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 的。 (选填“运动”4或“静止” )12 (3 分)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
6、浆 (选填 “吸收”或“放出” )热量变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冰糖葫芦看上去红彤彤的,是因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只反射 。13 (4 分)如图所示,F 和 F为凸透镜的焦点,P 和 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 (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 (选填“近”或“远” )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凹”或“凸” )透镜才能加以矫正。14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
7、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15 (3 分)图中盒装纯牛奶的体积为 m 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 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 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516 (3 分)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象,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 ;第 15 分钟的内能 (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第 10 分钟的内能;若 500g 该液体从 A 点降温到 B 点,共放出 J 的热量。 【c 液4.210 3J/(kg) 】17 (4 分)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
8、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 ,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 像(选填“实”或“虚” ) ,这个组合与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的原理相同。三、作图题18 (3 分)画出图中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 P 点的光路。19根据如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20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6四、实验探究21 (6 分)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
9、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表。实验序号小球到固定点距离 l(摆长)/米小球质量/克摆动幅度/米小球往返摆动20 次的时间/秒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1 0.7 20 0.05 33.2 1.72 1.0 20 0.08 39.7 2.03 1.0 30 0.05 39.8 2.04 1.0 30 0.08 39.7 2.05 1.3 20
10、0.05 45.3 2.3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3)实验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可能是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 ) 。722 (6 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当水温接近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图乙所示水
11、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图。 (选填“A“或“B“)(4)小强同学想提 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 。23 (6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 A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35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5cm 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 A 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 A 换为凸透镜 B 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1)请根据上
12、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 A 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 的焦距 凸透镜 B 的焦距 (选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 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 、 “右” )移动一段距离,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 、 “幻灯机”或“放大镜” ) ;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 (选填 “靠近” 、 “远离” )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
13、像。824 (6 分)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 (填“左”或“右” )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 106g;(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g/cm 3;(5)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 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选填“偏小” 、 “不变”或“偏大” ) ;(6)用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的杯子。 ( 水1g/cm 3)四、计算题(每小题 8 分,共 1
14、6 分)25 (8 分)厦金航线在加强闽台交流、促进海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开通的厦金第二航道全程航行时间只需 24min,航 道长 18km,仅为第一航道的一半。求:(1)第二航道客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2)若第一航道快速航班航行的平均速度为 50km/h,选择第二航道比第一航道全程可节省多少航行时间?26 (8 分)一钢球放入盛有 10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 160mL 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 234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9(注: 钢 7.910 3kg/m3, 煤油 0.810 3kg/m3)
15、1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声音;(3)根据噪音和乐音的定义分析;(4)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解: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模拟出相同的音色,故 B 正确;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了人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声,没
16、有影响,就不属于噪声,故 C 错误;D、声音能传递信息,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声现象,属于基础知识。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 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 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11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
17、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解:病人甲的体温是 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柱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 3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 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 38,体温计液柱不变化,仍为 38;若乙的体温高于 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 38;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 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 38,不可能高于38,故 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3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8、,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A 的像D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 B 始终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12(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如果实验中上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自然使 B 始终不能与
19、 A 的像完全重合。解: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 A 正确;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 B 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 C 错误。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 B 始终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以选
20、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改进。这是试题的走向。4如图所示,人眼在 A 点看见河里 B 点有一条小鱼,若从 A 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 )AB 点 BB 点上方CB 点下方 DB 点左方或右方【分析】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根据鱼的位置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来解答此题。解:连接 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1、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 B 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 B 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 B 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鱼上了。如图所示:1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高压锅内水的沸点比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B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觉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C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 ,是锅内的水汽化成的
22、水蒸气D初冬,路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分析】 (1)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而蒸发吸热;(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4)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A、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高压锅内的气压高于 1 标准大气压,所以锅内水的沸点高于 1 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故 A 正确;B、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来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但不能降低室内的温度,故 B 错;C、我
23、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 C 错;D、冬天,路面上出现的霜,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D 错。故选:A。14【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个热现象,包括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蒸发吸热的应用、常见的液化凝华现象,属于基础题目。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小孔成像 B 鸟巢倒影C 水面折枝 D 故宫日冕【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
24、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B、平静水面上鸟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C、从水中花枝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花枝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D、故宫日冕,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与题意不符。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7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乳源县侯公渡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年级 物理 上学 期期 检测 试题 解析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