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50写作之审题立意(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50写作之审题立意(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50写作之审题立意(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写作之审题立意能否准确审题立意是决定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考生应做到审题全面准确,立意深刻新颖。全面,是对材料中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均能认真揣摩,找出切入点;准确,即正确理解和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并在规定范围内构思立意;深刻,就是文章所用的材料,意蕴深刻,境界高远;新颖,就是打破常规思维,发掘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主题。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树立全局意识。作文题中所提供的材料是一个整体,其中各要素都是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考生应从整体出发,全面揣摩材料寓意,力避出现随意肢解材料的现象。2注重多向思维。考生在立足整体、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要抓住
2、作文材料的关键点,从不同的侧面深入揣摩,仔细斟酌,从而确立不同的立意方向。3学会有效遴选。近年来高考材料作文往往具有立意多向性的特点,这就需要考生依据自身知识积淀和材料占有的实际情况,从中有效遴选,最终确定一个最适合自己表达的立意角度。考向一 如何才能不跑题且立意准确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有一天晚上,两只青蛙来到一家牛奶厂。它们蹦蹦跳跳地四处游荡,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了半桶奶的牛奶桶。它们游来游去,想要出来,但牛奶桶里面太滑了,没有可以让它们借以立足再跳出来的地方。一只青蛙觉得继续游下去也没有用,便放弃了希望。于是,它沉了下去,很快就淹死了。而另一只青蛙继续在
3、桶里游,希望事情会有转机。它游啊游,直到筋疲力尽。就在这时,桶里本来就饱含奶油的牛奶开始变稠了。原来,当这只青蛙不断在桶里游的时候,奶油得到了充分的搅拌而凝结成了一块黄油。于是,这只青蛙爬上了这块黄油,稍事休息之后,它从这块黄油上轻松地跳出了牛奶桶,安全脱险。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指津】这道材料作文题通过一则具有对比性的寓言故事,寄寓了一定的生活哲理。考生审题时,2【 佳 作 展 台 】定局突围定局,在转变;突围,由你牵控。题记生活中,我们常常感觉负担越来越沉重,如同陷入沼泽一般。我却认为,即使生活如此,这也只是一
4、种现象、一种定局,无须改变。史铁生说过,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当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圈定。 的确,我们在狭隘的空间里彼此挤压着,谁也透不过气来。这时候,有了两种人:一种自知火候不足而决定听天由命,另一种则一心想要破茧而出。我发现,在物质文明堆积起来的狭小空间里,我的心理负担越来越沉重,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这个长翅膀的庄子,因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
5、轻盈无比的庄子。庄子也曾是一只猎物,被君主围捕。楚王想要降服这只桀骜不驯的猎物,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他选择了突围。庄子喜欢自由无为的生活,虽“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 ,可庄子偏偏“不就” 。他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终于,他如愿而去“逍遥游” 。他满意地大笑:我与天地同在。他举杯,一饮而尽。可见,庄子的做法与历代文人怀才不遇式的痛哭流涕和自嘲苦笑大相径庭,他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于是,他冲天而起,完成了自己的突围。看到这些潇洒的举动,我感觉自己的思绪跟不上庄子奇异的移动。著名作家、学者鲍鹏山说,庄子是3一棵树,一棵看守着心灵月亮的树。那是一种迸发着璀璨光芒的悲怀,它远离寂寞,
6、高高在上:如果是宏大的悲情,则能深透天宇,忧国忧民;若是狭小的伤怀,则流露哀情,由己及人。对于这些,我们只有仰视的资格,有时可能连仰视的资格都没有,那就只能恭恭敬敬俯首聆听。所以当你看到他身上耀眼而不平凡的光芒时,也请不要忘记他面对苍茫时空独处时的无限惆怅,不要忘记他求得出世的惘然与遭遇不被理解的孤寂之时无声的泪水。透过庄子闪烁的智慧,我感受到了温馨和力量,也逐渐清晰了突围的方向。远远的,有一个方向;静静的,有一个声音。那是生命的境界,步步提升【名师点评】考生紧扣作文材料内容,题记即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揭示了材料寓意,彰显了作文主题,因而避免了跑题。正文开篇,以“负担越来越沉重,如同陷入沼泽一
7、般” ,照应作文材料中的牛奶桶,暗示生活的“定局” ;主体部分,引入“庄子选择了突围”的故事,成功链接了原材料中的“这只青蛙爬上了这块黄油跳出了牛奶桶”的内容;结尾“感受到了温馨和力量” , “逐渐清晰了突围的方向” ,就是从“定局”到“突围”的人生跳跃。如此构思成文,使文章立意准确而深刻,启人心智。技巧点拨1看清要求,认真审题。考生在下笔之前一定要弄清题目要求,即不仅要看清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还要看清命题者在材料之后提出的各项写作要求。如上题中“全面理解材料”与“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关系,考生应在审题时特别注意,以此考虑作文立意的角度和重心。2全面联系,理解题意。如上题,考生应从两
8、只青蛙的结局对比中找到正确立意的方向,进而确立作文主旨,这样就可避免跑题。因此,考生在准确把握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之后,正式下笔之前应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写作时应联系整体来考虑,以更准确地体现材料寓意。3发展思维,力避窠臼。如对于上题中关于两只青蛙的寓言故事,考生既可以引申出常规立意,也可以在保证不跑题的前提下,力求在立意上“特立独行” ,提炼出新颖的主旨。要让考场作文立意准确、不偏不倚,就必须梳理好写作的思维方向和立意角度,还应尽力摆脱一般人写作时的思维定式,力求所写作文想他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使立意更加深刻。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
9、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实的人生乐趣。罗素我 想 社 会 生 活 本 来 就 是 喧 嚣 的 , 或 者 说 喧 嚣 是 社 会 生 活 的 一 个 方 面 。 喧 嚣 这 种 现 象 , 也 不 完 全 是 负面 的 。莫言要 求 : 选 好 角 度 , 明 确 立 意 , 自 选 文 体 , 自 拟 标 题 ; 不 要 脱 离 材 料 内 容 及 含 意 的 范 围 作 文 , 不 要 套4作 , 不 得 抄 袭 。【立意指津】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明白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 佳 作 展 台 】喧嚣与安静自古以来,喧嚣和安静就被放
10、在一个对立的位置上,文人墨客间关于二者的讨论不免引发现代人对喧嚣和安静两者关系的思考。我认为,这两者不应是矛盾的,而是可以共存的。喧嚣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态,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了人们行为处事方式的不同,所以有了喧嚣;因为有了人们思想的迸发与碰撞,所以有了喧嚣。也因为有了喧嚣,人们有了完善自己人格的机会。当今社会从不缺乏笔锋犀利的时评家,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可以截然不同,于是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和思考,亦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系统都可以得以重建,以此构建自己更坚固的思想体系。在人处于安静的状态时,他可以自由地思考,却难以达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这只能从喧嚣中得到。有了喧嚣的生活形态,才
11、有了人与人间的密切交往,才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更新。然而,超出负荷的喧嚣只能让人心更加浮躁,喧嚣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安静一隅。在人们的喧嚣中,摘得奥运金牌的孙杨因心生浮躁而飞驰于道路,刚出道便非常受大家赞赏的柯震东迷失自我沉溺毒品,他们都做出了不好的示范。如果我们终日沉浸在喧嚣中乐不思蜀,便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深知这个道理,厌倦了官场的陶渊明如所有隐士一般归隐深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德国的一家名 为 “慢 时 光 ”的 特 色 咖 啡 店 会 为 客 人 提 供 免 费 的 茶 点 , 只 以 客 人 逗 留 在 店 中 的 时 间 收 费 , 旨 在 为 客 人提 供
12、 安 静 的 一 隅 , 也 因 其 远 离 繁 忙 都 市 的 喧 闹 而 受 人 青 睐 。 喧 嚣 中 的 我 们 无 不 需 要 在 安 静 中 懂 得 人 生 的真 谛 。喧嚣是品味过安静后对人生的依然热爱,安静是喧嚣过后对人生的释然,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表示在知道获奖的消息后,兴奋不已,这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一份特别的荣耀。采访纷至沓来,“莫言”这一名字在中国乃至国外得以广泛传播。然而,莫言也说,他最希望的是在获奖之后,仍能过上5从前的生活。从前的生活安静,不受打扰。喧嚣亦好,安静也罢,二者兼有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喧嚣让人对生命充满热爱,安静让人感受生命的独特与自在,
13、喧嚣而又安静的人生教会我们理性而又快乐地生活。【名师点评】本文立意符合题意,作者没有照抄照搬原材料,而是巧妙地将原材料运用到文中,这体现了作者对原材料高超的驾驭能力,也符合按照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进行写作的规范。该文开头由人们讨论的话题引入,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两者不应是矛盾的,而是可以共存的” ,旗帜鲜明。为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作者举了陶渊明归隐深山和德国“慢时光”特色咖啡店为客人提供安静一隅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对莫言材料的运用更让人信服。文章结尾再次点明观点“喧嚣而又安静的人生教会我们理性而又快乐地生活” ,照应开头。考向二 在审题立意上获得高分的妙招1阅读下面的材
14、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对所有生命的爱,是人类最高尚的品格。 ”美国前总统林肯指出:“上帝所创造的,即使是最低等的动物,皆是生命合唱团的一员,我不喜欢只针对人类需要而不顾及猫、狗等动物的任何宗教。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常常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其功用就是让鱼在服用之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后,再进行宰杀。德国人这样做,目的是使鱼在死亡时感觉不到痛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津】此题材料涉及生命话
15、题,具有时代意义。这个“生命” ,不仅仅指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的生命,因此广义的“生命”话题成为审题立意的关键。据此,考生立意表达应非常到位,但有关“关注和敬畏一切生命”这一话题的立意,有一般和深刻之分,如果去表达对动物生命的怜悯之类的观点,则会囿于思维定式而显得肤浅。那么,此题怎样立意才算新颖深刻呢?具体可参考以下角度:立意一:所有的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写作提示:提出鲜明的论点:在爱与生命的法则中,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倚仗自己的强大而去践踏比我们弱小的生命。正反论述更全面:人们面对强者,会习惯性地敬畏甚至惧怕,而面对弱者,则会对他们加以欺凌和践踏。针砭时弊有警示:由于缺乏对
16、他人的关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生存竞争上,过于重视物质而漠视生命。6深议归结显主旨:带有偏见的热爱是空洞的,犹如离开土壤的花朵。只有平等地看待一切,才是真正的热爱生命。立意二:每一种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写作提示:开门见山明主旨: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每一个敬畏生命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以例论理更有力:当尼采搂着被主人鞭打的马哭着喊兄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人性中高尚的一面,因为他拥抱的不仅是受虐待的牲畜,还有爱的真谛超越物种,敬畏生命。揭示意义显亮点: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一种崇高精神品质的闪光体现。只有常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无限生机。【 佳 作 展
17、台 】请敬畏一切生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对所有生命的爱,是人类最高尚的品格。 ”从德国人在杀鱼做菜前给鱼喂减轻痛苦的药丸的做法中,我们分明感到,只有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生命,给予它们平等的尊重和爱护,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无限生机。对所有生命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朋友,请敬畏一切生命。从 1952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的故事与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史怀哲还是儿童时,一个春天的早晨,他被同学拉去打鸟。但把弹弓装上小石头并拉紧之后,他却无法瞄准小鸟,因为有一个神秘的命令来自内心深处:“我面对的是一只活生生的小鸟,它是一条生命,绝不能伤害它!”于是,他扔下弹弓
18、,惊走了鸟儿后来,史怀哲成了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他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 ,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他认为,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那些在人们看来非常低微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它们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或仅仅是另一个生命的附庸,每一个存在物在生命系统中都有其位置。生命之间没有高级和低级、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区分。是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习惯于认为那些看似微小的生命没有价值的人,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人类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的存在和整个世界的和谐。我们对一切生命负责,
19、归根结底是对自己负责,倘若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史怀哲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史怀哲的观点十分明确:人类应该将所有生命看得同等重要。人们,请敬畏一切生命。听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斯里兰卡的热带森林里,一群野象正在穿过一条铁路,其中一头小象好7奇地停在铁轨上不肯离去,此时一列火车开来,小象被撞到了路基下,其他野象发火了,一起朝火车冲去,它们用长长的牙去撬铁轨和枕木,把铁轨和枕木弄得乱七八糟。第二天,许多修铁轨的工人修到离象群 50米远的地方时,站在那里的野象开始冲向人群,人们连忙逃进了火车里
20、,野象把刚刚修好的铁轨又捣毁了。第三天,当局派来了两个排的士兵,士兵们端着枪慢慢地往前走,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象群,但不是真子弹,而是用来吓唬野象的“空包弹” ,他们想把野象吓进森林。然而,这个办法也没能奏效。最终政府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停止“战斗” ,绕过撞死小象的地方另修一段新铁路。这场“战斗”最终以人类的妥协而告终。人们为野象让路这件事,实在让人感动,因为它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崇高精神品质,那就是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人类啊,请敬畏一切生命吧!【名师点评】这篇佳作由文题中的材料引出中心议题敬畏生命,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富有逻辑的深技巧点拨考 生 在 作 文 时 怎 样 审 准 文
21、 题 , 使 其 立 意 高 远 、 富 有 思 想 , 进 而 提 升 境 界 呢 ? 这 里 有 两 种 方 法 为 你 支着 儿 。一法:多向思维,纵横比较,独辟蹊径。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可突破常规,独辟蹊径,围绕题材进行多角度思考,对所给材料进行多层次分析;根据生活实际与自己的人生体验,对同一件事情进行横向、纵向、逆向的多维审视,得出有创意的结论。如上题,作者从材料出发,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立意深刻。二法: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求变出新。考生应摆脱思维定式的约束和影响,打通思路,展开联想;善于逆向思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新颖独到的见解需以切题和思想深刻为要,力避为追求新颖独到而偏离题意
22、、弄巧成拙。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8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津】首先要看清漫画的内容,弄清漫画的寓意。漫画中的女学生理直气壮地向妈妈提要求,【 佳 作 展 台 】攀比源自贫乏当看到漫画中的女孩如此颐指气使要求自己的母亲时,我们不禁要问:盛气从何而来?攀比从何而来?有人会说盛气来自财富,攀比来自虚荣,而我要说盛气来自虚荣,攀比源自贫乏。攀比源于感恩的贫乏。受伤时最厚实的肩膀、失意时最温暖的拥抱,父母已经给予我们太多,而我们回报父母的实在太少。我们是否看到父母在工作岗位上日日辛劳?我们是
23、否看到父母省吃俭用只为给我们美味佳肴?我们是否看到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我们没有看到,或者我们已经习惯父母的付出,不再懂得回报。上学读书索要名牌手机,网上冲浪索要虚拟钱币,在我们一次次向父母伸出索要的双手之后,我们是否曾有些愧疚?愧疚辜负父母的爱,愧疚亏欠他们的良苦用心?不要沉醉在炫耀财富的满足感里,因为那是以父母的辛勤付出为代价的;不要总是要求从父母身上获得什么,因为我们已经长大。我们要学会问自己,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攀比源于知识的贫乏。知识本应是学生孜孜以求的宝藏,学业有成,方为求学者最引以为傲的珍藏。苏轼敢于自述平生功业,源于胸有“一日千里”之才;李白斗胆“天子呼来不上船”
24、 ,源于腹内“斗酒”挥就“诗百篇”的豪气冲天。学者因才学而留芳,君子因智明而传世。古人醉心琴棋书画切磋六艺,今人却沉浸于名牌奢豪攀比,何也?这皆源于知识的贫乏。有识之士的满腹经纶足以让人瞩目,无识之士便唯9有依靠钱财的虚名为自己徒增亮色了。攀比源于精神的贫乏。陶渊明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贫贱,在田园山水中觅得生活的真谛,在乡村小道上书写自然的意味深长;梭罗远离城市喧嚣,从哈佛校园步入瓦尔登湖,在鸟鸣与清风的陶冶下,聆听自然,回归真我,不为官场的阿谀奉承低下头颅,不被物质财富的大手捆绑束缚。陶潜与梭罗,两人相隔千年,东西遥望,在名利的诱惑下,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精神的富足已成为他们人生最好的注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考点 50 写作 审题 立意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