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7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7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7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具体操作时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标准、筛选、整合。所谓“标准” ,就是“筛选”的目的、要求和方向。这是解题的首要条件。 “筛选” ,就是根据“标准” ,经过辨别,把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提取出来。 “整合” ,就是根据“标准” ,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文中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1传主生活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2传主的人生经历、主要事迹。3传主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4作者对于传主及有关事实的评价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具体的考查形式有两种:1客观题。题型主要有两种,
2、一是双项选择题(5 选 2) ,二是单项选择题(4 选 1) 。从局部或全文的角度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2主观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的能力。客观题与主观题都考查到了信息的筛选,不同的是,客观题须要筛选判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主观题则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后,再将其转换成符合试题要求的答案,准确表达出来。历年的课标卷中,无一例外均涉及对此考点的考查,因此考生要予以重视。考向一 客观筛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苏步青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
3、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 1927 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 年,苏步青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苏步青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新中国成立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过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认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2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对“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
4、。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等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江大学时,一天夜里,一个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他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
5、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了美国,并且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时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而他教了几十年,早已将知识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那是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
6、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了“国际形势”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要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生难忘。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还是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 4 年中,他演算
7、了上万道数学题。现在温州中学(即当时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是用毛笔书写的,工工整整。 苏 步 青 是 我 国 科 学 界 有 名 的 文 理 全 才 , 他 不 仅 数 学 成 绩 突 出 , 文 科 成 绩 也 非 常 好 。 早 年 他 能 够 完整 地 背 诵 出 左 传 和 唐 诗 三 百 首 两 本 书 , 对 史 记 和 汉 书 中 的 名 篇 也 能 倒 背 如 流 , 并 且 对其 有 深 刻 的 理 解 。 中 学 毕 业 时 , 苏 步 青 因 其 广 泛 的 兴 趣 与 文 理 兼 治 的 学 习 方 法 , 以 门 门 功 课 90 分
8、 以 上的 成 绩 毕 业 。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3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2003 年 3 月 17 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 101 岁。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原文有删改)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
9、章第自然段通过对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还表现了熊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B苏步青 1927 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的教书育人生涯。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这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D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讲“国际形势” ,而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
10、造诣。【 答 案 】 AC【 解 析 】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由原文可知,苏步青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入该校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直至 1931 年才回国的。D 项,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可知,举杨老师第一堂课讲“国际形势”的事情是为了说明苏步青是如何走入神秘的数学王国的。E 项, “必须造诣”表述太过绝对。技巧点拨1读,把握全文内容。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考生在答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如上面的选文主要讲了苏步青在教育、治
11、学等方面的成就,通过对苏步青的介绍,表达了作者对苏步青的敬仰之情。考生只有先通读全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获得整体印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能准确有效。2寻,明确筛选目标。即从题干要求出发,明确筛选目标。只有明确了筛选目标,才可以有的放矢。3辨,辨析整合材料。有些考生常常把握不住信息的表现形式,整合信息时,分不清主次,导致答4案错误。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题目时要注意辨析材料,理清材料的性质,比较其与题干要求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把筛选出的信息梳理成若干要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笃厚蕴藉 朴拙平淡陈半丁的人生和艺术朱京生陈半丁(187619
12、70),名年,号半丁,绍兴柯桥人,世代以行医务农为业。他 6 岁丧母,9 岁时父亲和外祖母又相继去世,转由叔婶收养,学业中断。14 岁被赶出家门,先后在大来商店和一家钱庄做学徒,虽饱受人间苦难,但“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 。19 岁被表叔吴隐带到上海小长芦馆做伙计,他工作之余一心学画,后深受吴昌硕、蒲华等海派著名书画家的影响。十年间,陈半丁既全面继承了吴昌硕书画印的衣钵,又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的真传,还有转益多师的博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1906 年,他应邀在宁波会馆作画,与金城偶遇,金城甚为叹服,遂力邀陈半丁北上。清末民初,陈半丁先后成为无声诗社、宣南画社、冰社、造型美术研究会成员,中
13、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委员,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成为“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又为“南风北渐”以及“京派”的形成做出贡献。1927 年当选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标志着他开始跻身“京派”的领军人物行列。他与会长周肇祥一同改组画会,继续倡导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先求根本之稳固,然后发展本能,保国画之精神,形成了与海派、岭南派鼎足而立的“京派” 。北 平 沦 陷 后 , 他 辞 去 了 国 立 北 平 艺 专 教 授 之 职 , 刻 “强 其 骨 ”“不 使 孽 钱 ”二 印 为 座 右 铭 , 坚 持 以 卖画 刻 印 为 生 。 抗 战 胜 利 , 目 睹 国 民 党 接 收 大 员 的 腐 败 和 给
14、 黎 民 百 姓 造 成 的 痛 苦 后 , 陈 半 丁 常 用 作 品 给 予抨 击 , 他 刻 “只 见 江 山 不 见 人 ”一 印 , 在 边 款 中 指 出 “胜 利 尚 非 实 , 更 何 况 人 乎 ? 一 群 无 耻 (之 徒 ), 禽兽 不 如 也 ”, 并 对 国 民 党 政 府 希 望 他 去 南 京 举 办 展 览 的 邀 请 予 以 拒 绝 。 北 平 解 放 前 夕 , 陈 半 丁 选 择 留 下 ,他 与 邓 宝 珊 、 马 占 山 差 不 多 每 晚 在 马 家 为 解 决 和 平 问 题 , 热 诚 参 加 活 动 。 可 见 陈 半 丁 为 北 平 的 和
15、平 解 放 ,也 尽 了 自 己 的 一 份 心 力 。新中国成立后,陈半丁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也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 1956 年 2 月第二次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陈半丁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关案的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最终北京中国画院得以在 1957 年 5 月 14 日正式成立,这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相继成立了画院。诚如陈半丁自己所言:“我也算是国画界一个关心国事的。 ”他的地位和影响,他率真的性格和对国画的感情,使他成为北京画坛有着重大担当的领军人物。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观念,晚年的艺
16、术更是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在艺5术创作上表现为蕴藉含蓄、深郁笃厚、朴拙平淡、生动自然。陈半丁的书法由缶翁入,复师诸多明清文人画家之书,完成了由碑入帖的转换;再溯源“二王” ,笔笔中锋,点画精整而内敛;后由米芾出,使笔锋收、放、聚、散自如,书风一变为流润放纵、意趣横生。陈半丁的篆刻,在缶翁的基础上上溯吴让之,复更加广泛深入地师法秦汉及先秦古玺,极富变化。纵观陈半丁的艺术世界,无论是花卉、山水、翎毛、人物,还是书法、篆刻,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且合辙于中华文化“雅正” “中和”的正脉,他是“深造求通”道路上辛勤的跋涉者和探索者,一方面心仪传统的文人笔墨,另一方面又深谙大
17、众的审美心理,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相融合,因而获得了各个阶层的喜爱,堪称 20 世纪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陈 半 丁 幼 年 时 父 母 去 世 , 此 后 他 饱 受 人 间 苦 难 , 而 他 的 表 叔 吴 隐 将 他 带 到 上 海 后 , 他 的 命 运 出 现 了重 大 的 转 机 。B北平沦陷后,陈半丁刻“强其骨” “不使孽钱”二印为座右铭,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表现出了陈半丁高尚的民族气节。C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影响,陈半丁在北平解放前夕选择留下,与邓宝珊、马占山积极参加活动,为北平的和平解
18、放尽了一份心力。D新中国的成立为陈半丁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迎来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他在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答 案 】 C考向二 主观筛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国人与月亮皓月高悬,光皎如水。古往今来,天上那时亏时盈的月亮,引发人们浮想联翩,在中国,也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例如唐代诗人李白自称“月奴” ,写下了“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名句。随着人类登上月球,明月已经不再“高不可攀” 。但月亮与人依依不舍、左右常随的情景,依然令人感到无比亲切。6自然崇拜属于人类早期的宗教形式。在自然界中,日月星辰最为人们所看重。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们
19、更是把它们神秘化。太阳和月亮分别作为白昼和夜间发光的最明亮天体,便被赋予了神的力量,成为人们崇拜的日神和月神。月神在古希腊神话中为狄安娜、阿尔忒弥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则为常羲、嫦娥和西王母。远古的太阳崇拜和月亮崇拜都与农牧业的形成有关,19 世纪西方太阳神话学派认为,太阳崇拜早于月亮崇拜,但对于许多原始民族来说,月亮才是丰收的赐予者。在原始人类看来,有一种比人所具有的任何力量都要强烈的威力存在,它就隐藏于月亮之中,没有月亮,植物就不会生长,动物和女人就不可能怀孕生子。月相的周期性变化,使人们认为它支配着所有生命的变化。在中国,月亮崇拜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相关器物上遗存的
20、月神徽铭表明,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世界上最古老的月亮崇拜的仪轨。甲骨文中有“东母西母若”的句子,这“东母”与“西母”相对,分别指日神和月神。甲骨文中又有“帝于东方曰析” , “析”就是东方太阳神羲(伏羲) ,即东母,后来称东王公。 “西母”则应是神话中闻名于世的西王母本名。据各种古书揭示,月神是天上的光明神之一,是原始信仰中母性生育的代表,同时又是掌握死亡的阴性天神。她与太阳神相配,太阳神主宰东方、白天、光明、春天、生长,她则主宰西方、夜晚、黑暗、秋天、生育和死亡,因此她是丰产、丰收的女神,又是凶神、刑神和死神。我国古代文献礼记祭义中记载了上古社会祭日配月的宗教仪式:“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
21、氏祭其 ,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 ”这就是说,古人在春分时节的早晨于东方祭日,在秋分时节的傍晚于西方祭月。在高坛上祭日,而在坑穴中祭月。之所以在秋分时节“祭月” ,是因为此时太阳的生命力开始弱化, “阴气”开始兴盛起来,气温由暖转寒,植物开始衰枯死亡,月亮作为“太阴之精” ,正是“阴气”的象征。 周礼春官载有“中秋夜迎寒”的习俗, “寒”即“阴” ,即被称为“广寒宫” “太阴之精”的月亮, “夜迎寒”就是在中秋之夜“阳衰阴盛”的转换之际举行祭月仪式。这也正是后世延续至今的中秋拜月赏月风俗的起源。 我国古代
22、拜月的方式很多,人们把木雕月姑等月神像供在月出的方向,设起供案,摆上月饼等供品,焚烧月光纸;月亮升起后妇女们要燃起香火,对着月亮跪拜。晚上老年人还要给儿童们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吴刚伐桂”等有关月亮的故事。吃月饼更是不可少的,是取其“团圆”之意。男人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子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天各一方的亲人则愿阖家团圆,共度良宵。今天,天文学使人们普遍接受了“月亮是一个天体”的科学概念,然而正是这一有数十亿年演化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天体,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月亮,是许多人的7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灵魂的安栖之地。(选自中国国家天文 ,有删改)远古人为
23、什么会崇拜月亮?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 案 】 (1)在自然界中,日月星辰最为人们所看重;(2)月亮是丰收的赐予者;(3)月亮隐藏着一种强烈的威力,主宰着植物的生长,动物和女人怀孕生子;(4)月亮支配着所有生命的变化。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高亦吾,1881 年生于章丘绣惠镇西关村,1907 年考取了山东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 ,并投书章太炎,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们在校赋诗、撰文,斗争宗旨为反清灭洋。高亦吾后来加入同盟会,带头组织起声势浩大、轰动省城的罢课学潮,还以
24、犀利的笔触写出了震惊校园内外的战斗檄文伊奴出关 。高亦吾的文章及极富影响力的言行,引起了山东巡抚周玉山的惊恐,他亲笔签署通缉令,定要严惩“肇事者” 。闻讯后,高亦吾当即脱掉长衫,剪掉象征“大清”臣民的发辫,连夜逃离济南,远赴东北。章丘县衙接到逮捕令后,立即派人到西关高家进行严密的搜查,未见其人,便将其霜染鬓发的母亲投入监狱,施刑后又锁进铁牢。高亦吾辗转漂泊半月后,经友人介绍,进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在这里,他初识了入校新生周恩来,高先生见他精明睿智、气宇轩昂且胸怀壮志,课下便常向他慷慨激昂地讲述反清灭洋的革命道理,沉痛地诉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悲壮之举,使周恩来听得义愤填膺、泪光盈盈。高先生还将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考点 47 实用 文本 阅读 筛选 整合 文中 信息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