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doc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2生物的进化(含解析)苏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课时规范练 22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8 年浙江 6 月)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 C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 项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得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了新的物种,B 项正确;个体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后代的是基因,考虑到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分配,并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得以遗传,C 项错误;
2、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变异进行了选择,D 项正确。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各种变异可视为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B.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C.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 90%,Xb的基因频率为 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 b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0.5%、5%D.某植物种群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改变,往往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而引起生物适应性进化答案 C解析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B 项的实例
3、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是要有生殖隔离;根据雌雄果蝇数相等,假设雌雄各 5 000 只,X bXb的基因型频率2=10%10%5 000/10 000=0.5%,XbY 的基因型频率=10%5 000/10 000=5%;种群自交,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变,而且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 AA、Aa 和 aa 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20%、60%和 20%。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 A 基因和 a 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如下图,则各基因型个体在此环境中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 )A.AAaaC.AA=Aaaa,B 项正确。4.(2018 山东
4、泰安上学期期末)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物种,对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 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B.c 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 b 年时的相同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D.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答案 B3解析 ab 年间,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 项正确;c 年时,由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 b 年时不同,B 项错误;该病毒作用后,白蛾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 项正确;美国白蛾对
5、当地果树等造成了严重危害,引入病毒后,白蛾在病毒的影响下,数量减少,两者之间存在共同选择,因此美国白蛾与该病毒和当地物种发生了共同进化,D 项正确。5.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 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 pH 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植物甲);另一部分生活在 pH 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植物乙)。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甲、乙。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 )A.为适应不同的土壤酸碱度条件,两种植物分别向不同方向进化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不同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将物种甲引种至 pH 较低的地区后
6、,可再次发生进化形成物种乙D.只要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答案 B解析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的结果,而不是进化的原因,A 项错误。不同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使其基因库发生剧烈变化,最终形成生殖隔离,B 项正确。物种甲与其祖先相比,已发生进化,即便将物种甲引种至 pH 较低的地区后,也不能进化为物种乙,C 项错误。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中出现的突变也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 项错误。6.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
7、.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时只需测 4 条染色体答案 B4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不能正常分配到配子中去,也会形成含有 2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A 项错误。二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符合生殖隔离定义,B 项正确。二倍体在减数分裂异常的情况下可形成四倍体,并不需要地理隔离,C 项错误。应测定 1 个染色体组的 DNA 分子,D 项错误。7.某地自 1960 年开始使用灭鼠剂捕杀小家鼠。下表所示是使用灭鼠剂后小家鼠种群中某对等位基因基因型所占百分比的变化数据。年份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
8、1976RR 11% 29% 36% 48% 56% 71% 50% 32% 12%rr 46% 32% 24% 17% 13% 6% 7% 19% 36%下列有关叙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灭鼠剂的使用可定向诱发 r 基因突变为 R 基因B.灭鼠剂对基因型为 RR 的小家鼠进行了定向选择C.导致 1970 年之后基因型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停止使用灭鼠剂D.1976 年时小家鼠种群中 r 的基因频率为 0.6答案 C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灭鼠剂的使用不能定向诱发 r 基因突变为 R 基因,A 项与事实不符。灭鼠剂的选择作用是通过小家鼠与灭鼠剂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灭鼠剂定向选择的是小家鼠的表现型而
9、不是基因型,B 项与事实不符。1970 年之后,基因型为 rr 的个体所占比例不是继续下降而是逐年上升,一定是生存环境改变导致的,其中一种可能就是停止使用灭鼠剂,C 项与事实相符。小家鼠种群不是遗传平衡的种群,1976 年时,小家鼠种群中 RRRrrr =125236,r 的基因频率为 0.62,D 项与事实不符。8.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5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课时 规范 22 进化 解析 苏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