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01901080231.doc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019010802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0190108023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1、现代诗文阅读(3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现代诗的“有”与“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
2、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
3、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
4、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
5、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2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所
6、以诗人在艺术表现上是无能的。B. 从“无”到“有”是诗美体验产生的过程,而诗歌创作的过程则是从“有”到 “无”。C. 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这样才使诗歌富有暗示性。D. 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 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无”才是真“有”,诗中没有言说的,往往是诗人想要表达的。B. 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绚烂之极的平淡。C. 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艰难,但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7、。D. 老子说:“大巧若拙。”但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必得一番艰苦锤炼的功夫。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贞一斋诗说认为文理能通、修饰能工是初学诗和未成家的诗人之诗,而最高妙的诗不止于通与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B. 诗人从“有”到“无”,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无”外去寻找“有”的诗意之美。C. 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经过苦心锤炼,却没有留下人工的痕迹,这是“大巧若拙”的典范。D. 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是一种“拙”,是一种极高的技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
8、题共 3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历史是一条河沈从文我小船已把主要滩水全上完了,这时已到了一个如同一面镜子的潭里。山水秀丽如西湖,日头已出,两岸小山皆浅绿色。到辰州只差十里,故今天到地必很早。我照了个相,为一群拉纤人照的。现在太阳正照到我的小船舱中,光景明媚,正同你有些相似处。我因为在外边站久了一点,手已发了木,故写字也不成了。我一定得戴那双手套的,可是这同写信恰好是鱼同熊掌,不能同时得到。我不要熊掌,还是做近于吃鱼的写信吧。这信再过三四点钟就可发出,我高兴得很。记得从前为你寄快信时,那时心情真有说不出的紧处,可怜的事,这已成为过去了。现在我不怕你从我这种信中挑眼儿了,
9、我需要你从这些无头无绪的信上,找出些我不必说的话3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们平时不是读历史吗?一本历史书除了告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
10、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先前一时不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我们来可怜,我们应当来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么样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重。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
11、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三三,船已到关上了,我半点钟就会上岸的。今晚上我恐怕无时间写信了,我当说声再见!这里全是船了!1934 年 1 月 18 日注:“三三”是沈从文对妻子张兆和的爱称。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第一段中“可怜的事”是指沈从文想起的昔日给张兆和寄信的事,“可怜”既包含着被张兆和从信中“挑毛病”的委屈,又有着一种可
12、爱的幸福感。B. 沈从文说“一本历史书除了告诉我们些另一时代最笨的人相斫相杀以外有些什么”,说明他认为历史书上记录的事件是不真实的。C. 作者说“这时节我软弱得很”是因他“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内心也变得更加温和,对世间万物有了更多的爱意与深情。D. 本文以第一人称口吻叙写,亲切动人,流畅自然,借由男女之爱情诉说,通向对人世、世人之爱的表达。5. 请问“河”在本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 分)6. 作者说“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请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者“得到了什么 ”。(5 分)(三)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4
1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作者对自己目前实在却不乏闲散、清苦却不乏浪漫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的具体描述。B.“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闪
14、电”一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幸福来去迅疾、令人感受强烈的特点。C. 诗中的“我”有博大的胸怀,愿将自己的幸福与亲人乃至每一个人分享,祝愿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甚至要与大自然分享温暖。D. 最后一段的“春暖花开”与第一段构成了一个循环,从“我”的天地出发,逐渐去拥抱外面的人和世界,然而,最后还是回到我的“大海和春天”。8对这首诗写作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诗中所用的意象并不多,极其洗练而单纯,第一节仅用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显示了海子抒情诗的风格。B排比、象征、反复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关爱尘世的博大胸襟。C全诗三节,首尾照应
15、,结构圆合严谨。D本诗语言质朴晓畅、意味隽永,抒情基调热情达观、激昂高亢。二、古诗文阅读(48 分)(一)文言文阅读(32 分)(甲)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 9-12 题。(14 分)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
16、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17、。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选自战国策燕策)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穿戴上白色的 B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指礼品C恐惧不敢自陈 陈:陈列 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掷击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8、(3 分)A.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B. 乃朝服,设九宾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C.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1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中的“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的“中庶子”是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诸郎中执兵”中的“郎中”是宫廷的侍医。D“轲自知事不
19、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踞”是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12翻译下面的句子。(5 分)6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5 分)(乙)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 13-16 题。(18 分)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置之匈奴。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
20、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选自战国策, 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足为寒心 寒心:胆战心惊 B太子跪而逢迎 逢迎:迎合C却行为道 道:后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汕头市 金山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201901080231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