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02037.doc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0203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长庆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02037.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卷 客观题(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8 题,总 36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中庸”辨析张岱年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 。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 “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 雍也 )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 ,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 ,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 )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
2、与中庸同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孟子尽心下 )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 说文:“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 ,是正确的。 “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 。
3、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 。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 “君臣之义” ,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 “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4、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 ,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 ,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品德。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
5、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B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 ,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C 说文:“庸,用也。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2 -D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 “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B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 ,这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C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
6、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 。D在历史上,只有超越传统的限度,才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固守中道,就不可能前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第 4 小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 下列各项中,对上文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
7、语,而上述选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B丈人语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在倨傲的态度中,表现出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 ;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又是他所不能认可的。D在周游列国却得不到重用的背景下,孔子依然没有被丈人的人生态度所影响,对丈
8、人“不仕无义” 、逃避现实的处世态度予以批评。5.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A. 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B. 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力求有所收获、有所提高。C. 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就足够优秀,其他方面不是十分重要。D. 孔子要求学生“亲仁”
9、“近仁” ,在“亲仁” “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6. 下列有关论语的说法中,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3 -B. 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C. 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 ,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D. 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
10、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 。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7. 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A. 不迁怒,不贰过。 B.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C. 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8. 下列选项中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子路问成人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士不可以不弘毅 古之学者为己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颠沛必于是 A. B. C. D. 9.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 夫(那个)执舆者为谁 趋(快步走)而辟
11、之B. 往者不可谏(劝谏) 见(介绍,引见)其二子焉C. 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 其言不让(谦让) ,是故哂之D. 足食,足兵(军队) ,民信之矣 可使有勇,且知方(方向)也10. 读后面这段文字,思考后文选项中与选文主旨最不相关的一项是(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苏轼书戴嵩画牛 )A.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 学无常师,有一业胜己者,便从学焉C. 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
12、刍荛,犹不可弃也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1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受其世界观的影响。B. 亲身经验只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C.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D.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12. 某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元旦节这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业。如果你是这位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幅对联该如何送才最恰当?请选出正确答案(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
13、远者来。(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七十大寿者。B甲送分店开业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七十大寿者。C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业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4 -D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业者1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_,_,_。_,_,_,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很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在此基础上的智能
14、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A. B.C. D.14.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读下面这首诗,从选项中选出寓有兴亡之感的一项(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 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禁:消瘦。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 )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
15、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8 题。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
16、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
17、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 5 -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有删节)注释非与:难道不是吗? 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率:行走。 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宰:家臣,总管。15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 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C. 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 夫子推而行之
18、,不容何病 病:痛苦16.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赐,而志不远矣 而谁以易之?C.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D. 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17.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予一以贯之。 B. 吾何为于此? C.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D. 人之不我行也。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孔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20190102037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