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90128158.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9012815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190128158.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灯笼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灯笼是一篇感情深沉的散文。作者通过细数灯笼的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中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催人奋进。作者没有只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当头的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思绪万千。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重要生字词,了解作者。2掌握文中的典故及其作用。3体会作者赋予灯笼的双重意义及作者的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难点:感知灯笼的多种意味,理解
2、作者的情感变化。教法:1、诵读法。2、 探究法。3、 勾画圈点法。学法:1、自读法。2、 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相关材料,课件等。学生:熟读课文,扫除障碍,初步感知课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文艺工作者张志民同志曾说:“他的文章质朴、味厚,他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那简洁的语言,淡雅的叙述”这个深受赞誉的“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灯笼 ,来感受吴伯箫先生文章的“质朴、味厚” 。 (设计意图:由作者引出课题,开门见山,做好铺垫。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
3、的字注音。焚身(fn) 恐吓(h ) 神龛(kn)皎洁(ji o) 犬吠 (fi) 争讼(sng)斡旋(w ) 静穆(m) 怅惘(wng)铿然(kng) 官衔(xin) 褪色(tu )可悯(mn)2解释下面词语。斡旋:调停,调解。幽悄:幽深寂静。静穆:安静庄严。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设计意图:扫除文字障碍,为研读做铺垫。 )3作者链接。吴伯箫(19061982),山东省莱芜人。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一生鞠躬尽瘁,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写
4、了大量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译过海涅的诗波罗的海 。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 菜园小记等。4.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情韵。(1 ) 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朗读语气,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2 ) 配乐读文,体验文章的情感和语感。(3 )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4 ) 师生评价。5. 交流探究,整体感知:(1 ) 文中的灯笼在作者的记忆中有何作用和意义?师生交流。(2 ) 在作者所讲述的与灯笼有关的故事和场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同桌讨论后,自由发言、交流。(3 ) 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讲述记忆中的有关灯笼的故事吗?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评价、明确。(设计意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灯笼 教学 设计 新人 20190128158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