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蟋蟀同步练习冀教版20190115165.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蟋蟀同步练习冀教版2019011516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蟋蟀同步练习冀教版20190115165.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蟋蟀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 是 (国别)昆虫学家。著有 一书。2有人称赞法布尔“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来描写蟋蟀。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我看见它用它那有两排锯齿的有力的后腿在( ) (蹬 踢 蹬踢 踹) ,把挖出的土( ) (踢 踹 蹬 蹬踢)到身后,呈一斜面。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 ) (淳朴 朴实 简朴 纯洁)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 ) (质朴 淳朴 朴实)欢快又是多么的和谐呀!4体会作者的写法:写蟋蟀的歌唱,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众多蟋蟀声音的洪亮,请写出这个比喻句。为了突出蟋蟀发声器的高级,作者用蟋蟀同 进
2、行对比。为了突出蟋蟀声音的亮度,作者用蟋蟀同 进行对比。5课文主要介绍了蟋蟀的哪些方面的知识?6作者笔下的蟋蟀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一说。第二部分:(一)无论乡村或城镇,几平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 ,究其原因,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边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隙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两三里之外。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2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
3、3的麻雀二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和猴子相比拟。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槽踏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时,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害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
4、麻雀纪念碑” 。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7第二段概括介绍了麻雀的哪些特点?8科学家认为麻雀是“比较聪明的” ,这种说法有何根据?9选文中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说明麻雀的功过?(请概括回答,每例不超过 10 个字)哪一个事例是从反面加以说明的?第一例:第二例:反面事例:10从第四段内容看,麻雀应该受到保护还是捕灭,作者持什么观点?哪些话可以看出?11综观全文内容, “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麻雀)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一句中“消灭杂草的能手”是否多余?为什么?请阐明理由。(二)面临灾难的蚂蚁1985 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3 蟋蟀 同步 练习 冀教版 20190115165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