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90280.doc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9028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201901290280.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北省沙市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考试题考试时间:2018 年 11 月 29 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 分)1.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2.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2、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 呼应了皇权专制统治的需要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3.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A. 坚持“礼法”并重 B. 强调“轻罪重罚”C. 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D. 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4. 顾准认为“如果着重于僭主一词的篡夺者或僭窃者的意义,那么,我国战国时代分晋的三家韩、魏、赵是僭主,取代姜齐的田成子是僭主,崛起于草莽的刘邦也是僭主。”“文武周
3、公的道统,从殷商法统的观念看,又何尝不是僭主?”然而,中国有“僭主”之实,为何没有“僭主”之名呢。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篡夺政权被社会所不容纳 B. 实力成为君权合法的重要条件C. 古代天命观思想深入人心 D. 国家大一统成为历史发展趋势5.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2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6.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
4、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7. 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事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
5、基础 B.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8.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9.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C. “刑过不避大臣,赏着不进匹夫”D. “德主刑
6、辅”、“大德小刑”10.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19071991 年)先生在其先前最后一本书中国新史第四章“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中如此评价 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士人文化等 方面领先全世界。与欧洲相比,十一二世纪的中国是先驱,在多数文明层面上远远超前。”下列史实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 - 3 -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取得重大进步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文人书法尽显“尚意”旨趣 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A. B. C. D. 11. 当代一些学者特别推崇王阳明的一句话:“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
7、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们对阳明心学的关注焦点在于( )A. “致良知”的理想 B. “知行合一”的主张C. 解放思想的历史作用 D. 儒家道统的文化传承12.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 )A. 提倡天赋人权 B. 批判教会神权 C. 反对君主制度 D. 倍加推崇理性13.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
8、看“因信称义”(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14.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B. 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 依据错误,结论错误15. 1866 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 在伦
9、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 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16. 以下图表内容最能反映出近代以来 ( )- 4 -A.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的基本历程 B. 科学发现促进了技术不断更新C. 技术发明孕育于科学发现之中 D. 科学成果与实际运用日益密切17. 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沙市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五次 双周 考试题 20190129028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