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1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46.doc
《四川省11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11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190220146.doc(3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言文阅读巴中市15阅读下面【甲】 【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 孰难?”房玄龄曰:“草昧 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2、“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舜发于吠亩之中 发 起,指任用 人则无法家拂土 拂 通“弼” ,辅佐 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 谁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
3、后臣之C、国恒亡 今亡亦死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2(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5)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
4、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唐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
5、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
6、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起,指任用3句意: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弼” ,辅佐句意:创业与守成哪个难?孰:谁(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 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故:所以;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故:所以B 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之:的;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之:代词C 句意: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亡:灭亡;现在逃走也是死亡:逃走D 句意: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安:安定;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千里呢?安:怎么故
7、选:A(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衡,通“横” ,梗塞,指不顺句意: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重点词有:然:然而句意: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时,结合选文中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业”的看法,体会他的治国思想,并联系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论述,找到两人治国思想的相似点进行分析整理 【乙】段中唐太宗与房玄龄和魏征探讨关于“
8、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时,提出“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说明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 (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需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业答案:(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起,指任用 通“弼” ,辅佐 谁(3)A(4)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4(5)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 ,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成都市5阅读河中石兽 ,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
9、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中加
10、点的实词。山门圮于河 圮 倒塌 湮于沙上 湮 埋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介词,在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之 代词,指代二石兽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译: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 ,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分析】译文参考: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
11、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5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
12、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解答】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圮:倒塌句意为:石兽埋没于沙上湮:埋没(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在河
13、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于:介词,在句意为: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之:代词,指代二石兽(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岂能:怎么能;句意为: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由讲学家的话可以看出讲学家的“笑” ,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由“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可以看出写老河兵的“笑” ,则是因为他富于
14、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5)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解决这类题型有三种方法:一、原句摘抄,从原文中找答案;二、摘录原文的重点词语回答,然后用自己的话适当的组织一下;三、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作答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具体的选择即可根据题干要求用文中原句回答即可6答案:(1)圮 (倒塌 ) 湮 (埋没)(2)于(介词,在 ) 之(代词,指代二石兽)(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4)讲学家的“笑” ,是自以为懂得“物理” ,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
15、河兵的“笑” ,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5)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点评】词义积累: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堪,南阳宛人也。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
16、其城,检阅库藏,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 ”帝闻,良久叹息。 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7A志美行厉 厉:严重B成都既拔 拔:(被)攻克C劝民耕种 劝:鼓励D其仁以惠下 惠:施恩(2)
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译文: 光武帝地位卑微的(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 。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译文: (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就病故了,皇帝深为痛惜 。(3)从张堪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有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分析】参考译文: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为郡中的大姓张堪早年成为孤儿,把先父的财产一百余万都让给了侄子十六岁时,在长安求学,志向美雅,能够自励,儒生们都称他为“圣童”光武帝没有显赫时,了解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即位之后,中郎将来歙推荐张堪,征召拜为郎中,经三次迁升为谒者派他负责运输嫌帛,并送战马
18、七千匹,交吴汉讨伐公孙述,在途中迫任他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军队仅剩下七天的军粮,暗中准备船只要撤兵张堪听说后,急忙驰驱至吴汉那里,论述公孙述必败,不应退兵之策吴汉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显示软弱引诱敌兵,公孙述果然亲自率兵出战,结果在城下被击杀成都被攻克之后,张堪首先占据城池,检查府库所藏财物,收敛珍宝,全部列出名单上报,一点都没有装入自己腰包他安慰招抚城中的官员百姓,蜀地之人非常欢悦张堪在蜀郡任职两年,被征召回京,拜为骑都尉,后又领骠骑将军杜茂军营,在高柳击败匈奴,拜为渔阳太守他在渔阳追捕打击奸猾之徒,赏罚必倍,官员百姓都乐意为他所用匈奴曾出动一万名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骑兵数千名奔袭攻击,大败敌
19、兵,渔阳界内从此安定无事于是他令百姓在狐奴开垦稻田八千余顷,劝谕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殷实富庶起来百姓作歌说:“桑树无乱枝,麦穗有双歧,张君施政,百姓乐不可支 ”任渔阳太守八年,匈奴不敢入侵边塞皇帝曾召见各郡负责财政的官吏,向他们询问风土人情及前后任职的守令有没有能力蜀郡计掾樊显进奏说:“渔阳太守张堪先前在蜀地,广施仁政,官民深得恩惠;威令8严明,奸邪多被惩治先前公孙述被消灭时,珍宝堆积得象山一样,他掌握的财物,足可使十代成为巨富,但张堪离去时,只乘了一辆车辕折坏的车子,身带些布口袋而已 ”皇帝听说,叹息了很久,拜樊显为鱼复县长正要征召张堪,不巧他却病故了,皇帝深为痛惜,下诏予以褒扬,赐给他家帛
20、一百匹【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句意为:志向美雅,能够自励 “厉”:严格B句意为:成都被攻克之后 “拔”:被攻克C句意为:劝谕百姓耕种 “劝”:劝谕、鼓励D句意为:广施仁政,官民深得恩惠 “以”:用(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微” ,地位卑微;“见” ,了解句意为:光武帝没有显赫时,了解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句重
21、点词语有:“方”:正要;“会” ,适逢,正赶上句意为:正要征召张堪,不巧他却病故了,皇帝深为痛惜(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具有远见;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善于治理;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廉洁奉公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秋毫无私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答案:(1)A(2)光武帝地位卑微的(尚未显赫
22、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向和节操,经常称赞褒扬(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就病故了,皇帝深为痛惜(3)具有远见;善于治理;廉洁奉公9【点评】古今异义微古义:地位卑微今义:微小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阴古义:暗地里今义:阴险宜古义:应当今义:便宜既古义:已经今义:既然尝古义:曾经今义:品尝方古义:正要今义:一种图形广安市【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23、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10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林壑尤美 山谷 有冀然临于泉者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既
24、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这 掇幽芳而荫乔木 遮阴纳凉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件(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5) 【乙】段中 乐其岁物之丰成 和 安此丰年之乐者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与民同乐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11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考点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20190220146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