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990-1995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GB 15990-1995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15990-1995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B 159901995】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 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 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
2、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 /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3、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 明显增高。 e)HBV 标记物检测: 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 详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中 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 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 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 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 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
4、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 ALT 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 17.1 mol/L(大于 1mg/dL)和/ 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e)HBV 标记物检测: 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 详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中 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以做肝活检,详见附录 B。 疑似病例:b)c) 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 3.2.1.3 慢性迁延型肝炎( 简称慢迁肝) a)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如无急性乙肝史,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未愈者,病情较轻不足以诊断慢性活
5、动性肝炎者。 b)肝功能检查,ALT 持续或间歇异常。 c)HBV 标记物检测: 符合慢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 详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中 A3。 d)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附录 B。 疑似病例:a) b)c)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d)或 c)d)。 3.2.1.4 慢性活动型肝炎( 简称慢活肝)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 (排除其他原因) 。 c)肝功能检查: ALT 反复和 /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 A/G蛋白比例失常, 球蛋白升高和/ 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d)HBV 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
6、标准的附录) 中 A3。 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附录 B。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 确诊须藉助于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 疑似病例:a) b)c) 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或 d)e) 。 3.2.1.5 重型肝炎 a)急性重型 1)既往无乙肝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并在起病后 10 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以上的肝性脑病) , 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此外并有黄疸迅速加深,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肝浊音界迅速缩小等。 3)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4)HBV 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 A
7、(标准的附录) 中 A2。但 HBsAg 可阴性而早期出现抗HBs 阳性和抗HBe 阳性。 5)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 B。 疑似病例:1)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4)或疑似病例4)5)。 b)亚急性重型 1)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病程在 10 天以上 8 周以内,出现意识障碍(以上的肝性脑病) 。同时黄疸迅速升高,并有出血倾向。 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全面损害,血清胆红素大于 171 mol/L 或每天上升大于 17.1 mol/L,胆固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 40。 3)HBV 标记物检测: 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 详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中 A
8、2。 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附录 B。 疑似病例:1)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3)或疑似病例3) 4)。 c)慢性重型 在慢活肝或乙肝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基本上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3.2.1.6 淤胆型肝炎 a)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黄疸持续 24 个月或更长。 b)临床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并能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c)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 GT、胆固醇明显升高。 d)HBV 标记物检测: 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 详见附录 A(标准的附录) 中 A2。 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必要时可以做肝活检,详见附录
9、B。 疑似病例:a) b)c)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十 d)或疑似病例d)e) 。 3.2.1.7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a)肝硬化活动期 1)具有慢活肝的临床表现。有门脉高压征及显著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门脉高压) 。 2)实验室检查: ALT 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A/G 比例倒置, 球蛋白增高。血小板、白血球减少。 3)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必要时做,详见附录 B。 b)肝硬化静止期:同肝硬化活动期,但 ALT 持续正常。 4 乙型肝炎的处理原则 4.1 执行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 。做好产前检查,特别是HBsAg 阳性并伴有 HBeAg 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
10、,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具体方案按有关规定执行。 4.2 献血员的筛选 献血员必须做到每次献血前检测血清转氨酶 (ALT)、以敏感的方法(ELISA) 检测 HBsAg。两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均不得献血。 4.3 认真做好卫生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对 HBV感染防治的常识;做好婚前检查,对阳性的配偶及其他暴露于 HBV 的高危人群也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4.4 防止医源性传播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卫生用品及器械,应遵照 GB 15982 有关规定执行。 4.5 慢性 HBsAg 携带者的管理与随访 血液 HBsAg 阳性但无症状体征
11、,各项肝功能正常,经半年随访无变化者为慢性 HBsAg 携带者。 4.5.1 不能献血,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 4.5.2 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行业卫生、所用的剃须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等应单独使用。 5 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病期区别对待。 5.1 休息 急性乙肝早期应卧床休息。慢性乙肝应适当休息,病情好转注意动静结合,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 5.2 饮食 急性乙肝急性期宜进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慢性乙肝病情反复不愈,宜进高蛋白饮食。 5.3 药物治疗 5.3.1 急性乙肝 大多呈自限性经过,各地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
12、中西药物进行以对症、退黄利胆为主的治疗。 5.3.2 慢性肝炎 临床表现复杂,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等疗法。药物种类繁多,可酌情同时选用 12 种,疗程不少于三个月。 5.3.3 重型肝炎 病情凶险,应加强护理,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积极支持疗法的基础上,采取阻断肝细胞进行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功能,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如肝性脑病、脑水肿、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腹水等) 的综合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病原学检查方法 A1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
13、标准 本标准要求以 ELISA 法检测 HBV 标志物, 要求使用符合质控标准的试剂盒。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HBsAg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操作步骤: 1.抗-HBs 纯品包被聚苯乙烯板孔,每孔 0.1mL,4过夜。 2.洗液洗 4 次。 3.加待检血清,每孔 0.1mL,放 37 2h或 43 1h。 4.洗液洗 4 次。 5.加抗-HBs 酶标记物,每孔 0.1mL,放 37 2h或 43 1h。 6.洗液洗 45 次,拍干。 7.加底物,每孔 0.1mL,置室温避光 15 30min,加 2mol/L 硫酸30L 终止反应。 8.结果判断: 目测: 阳性为显色;阴性为无色。 应用酶标
14、仪测读 OD 值: 标本 OD 值大于等于 2.1 倍阴性对照 OD 值为阳性。 标本 OD 值小于 2.1 倍阴性对照 OD 值为阴性。 抗 HBs ELISA 双抗原夹心法操作步骤: 1.HBsAg 纯品包被聚苯乙烯板孔,每孔 0.1mL,4过夜。 2.洗液洗板 4 次。 3.加待检血清,每孔 0.1mL,37 2h或 43 1h。 4.洗液洗板 4 次。 5.加 HBsAg 酶标记物,每孔 0.1mL,37 2h或 43 1h。 6.洗液洗板 45 次,拍干。 7.加底物,每孔 0.1mL,置室温避光 15 30min,加 2mol/L 硫酸30L 终止反应。 8.结果判断: 目测: 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5990 1995 病毒性肝炎 诊断 标准 处理 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