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版高考化学专题二十二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件20190225145.pptx
《北京市2019版高考化学专题二十二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件20190225145.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9版高考化学专题二十二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件20190225145.pptx(7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二十二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高考化学 (北京市专用),考点一 常见仪器的使用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江苏单科,5,2分)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五年高考,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 尾气,答案 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错误;C项,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需要加热,错 误;D项,吸收尾气中的Cl2要用NaOH溶液,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错误。,关联知识 灼烧固体常在坩埚中进行;制取Cl2时,KMnO
2、4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MnO2和 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Cl2时常用饱和食盐水除HCl,用浓硫酸干燥,用NaOH溶液吸收 尾气。,2.(2018课标,9,6分)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答案 D 冰醋酸、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A涉及;导出乙酸乙酯的导 气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可以防止倒吸,B涉及;乙酸乙酯难溶于水,浮在溶液上方,可以用分 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C涉及;蒸发是使易溶固体从其溶液中析出,D不涉及。,知识拓展 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吸收乙酸、降低乙酸 乙酯的溶解度,便于乙酸乙酯的分离、提纯。,
3、3.(2015福建理综,8,6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其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故A错误;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 止Fe3+水解,应用盐酸酸化的蒸馏水溶解FeCl3,故B错误;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应将铁钉放在中性 或弱酸性环境中,故D错误。,4.(2015安徽理综,8,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答案 B 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NaOH固体,A项不正确;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CO不与 NaOH溶液反应,B项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项不正确;酸式 滴定管零刻度在上方,读数应为11.8
4、0 mL,D项不正确。,5.(2014课标,12,6分)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答案 B 容量瓶不能放在烘箱中烘干,否则其容积可能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事实上配 制溶液时,洗净的容量瓶不需要干燥,A错误;滴定管在盛放溶液前,必须用所盛溶液润洗23次, B正确;中和滴定时,若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必然导致标准溶液用量偏多,实验结果偏高,C 错误;配制溶液时,
5、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则所配溶液的浓度 偏低,D错误。,6.(2018天津理综,9节选)烟道气中的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 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采样采样系统简图 采样步骤: 检验系统气密性;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140 ;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采集无 尘、干燥的气样;关闭系统,停止采样。 (1)A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为 。 (2)C中填充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 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P2O5,(3)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与D(装有碱液)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 意图,标明气体的流
6、向及试剂。 (4)采样步骤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 。,答案 (1)除尘 (2)c (3) (4)防止NOx溶于冷凝水,解析 (1)无碱玻璃棉可吸附除去烟道气中的粉尘。(2)干燥NOx应选择酸性干燥剂。注意无 水CuSO4可用于检验水,一般不用作干燥剂。(3)D相当于尾气处理装置,吸收NOx可用NaOH溶 液。,7.(2013课标,26,15分)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教师专用题组,实验步骤如下: 将6.0 g Na2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
7、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 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 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在E中收集90 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 馏分,产量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
8、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 ,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答案 (1)不能,易迸溅(2分) (2)防止暴沸 冷却后补加(每空1分,共2分) (3)滴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每空1分,共2分) (4)c(2分) (5)下(2分) (6)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3分) (7)51(2分),解析 (1)若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由于Na2Cr2O7溶液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浓硫 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溶液沸腾,易使溶液溅出。 (2)加入沸石可以防
9、止溶液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将溶液冷却后补加沸石。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漏。 (5)正丁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水在下层。 (6)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 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正丁醛进一步被酸性Na2 Cr2O7溶液氧化。 (7)C4H10O(正丁醇) C4H8O(正丁醛)74 724.0 g x x= 3.9 g,即当正丁醇全部转化为正丁醛时,理论上能得到3.9 g 正丁醛,由此可知本实 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100%51%。,考点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课标,10,6分)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
10、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 B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项,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锌 可以置换出铜,铜、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B项,用标准HCl溶液 滴定NaHCO3溶液测定其浓度,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以减小实验误差,错误;C项,钠的焰色反 应呈黄色,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可以证明其中含有Na+,
11、正确;D项,蒸 馏时用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加入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正确。,易混易错 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钾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呈 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没有钾元素。,2.(2017课标,8,6分)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 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 的操作方法是 (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答案 B 砒霜是固体,用火加热,“砒烟上飞着覆器”说明砒霜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为升华; “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12、说明遇冷后砒霜蒸气又变为固体,为凝华, B项正确。,审题指导 近年来,高考中屡屡出现以“古文典籍”为载体的试题,意在增强民族自信、文化 自信。应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与化学基础知识相结合,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金 属的冶炼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等。,3.(2017课标,9,6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 B A项,酸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且下部尖嘴部分无刻度,放出液体体积大于 20.00 mL,A错误;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酒精洗去附着在试管壁的碘单质,B正确;测定醋 酸钠溶液的pH时应使用干燥的pH试纸,若润湿会使测定结果不准确,C错误;在配制一定物质 的量浓
13、度的溶液时,不能用容量瓶溶解溶质,应用烧杯,D错误。,温馨提示 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了被测溶液,如果溶液为中性,则没 有影响;如果溶液显酸性,则pH偏大;如果溶液显碱性,则测定的pH偏小。因此,使用湿润的pH 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不规范,测定结果可能有误差。,4.(2017江苏单科,13,4分)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 B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生成的有机物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并非苯 酚浓度小,A不正确;Na2SO3可被氧化成Na2SO4,BaSO3可与稀盐酸反应而溶解,BaSO4不溶于稀 盐酸,B正确;未将水解后的溶液调到碱
14、性,故银镜反应不能发生,C不正确;若黄色溶液中含Fe3+, 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同样会呈蓝色,D不正确。,关联知识 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加过量浓溴水,可发生反应: +3Br2 +3HBr,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5.(2016课标,10,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 C A项,乙酸与乙醇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乙酸乙酯与乙醇、乙酸互溶,无 法用分液法分离;B项
15、,NO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混合气体通过饱和 食盐水,虽可除去HCl,但带出了水蒸气,得不到纯净的Cl2。,评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难度中等偏下,但不认真甄别,易错选D项。,6.(2016课标,9,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D A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 量迅速扩散,以防液体溅出,故错误;B项,制O2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引 起试管炸裂,故错误;C项,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过浓硫酸除水蒸气,否则制得的Cl2中 会含有水蒸气,故错误。,规律方法 稀释浓硫酸时要牢记
16、“酸入水”;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 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实验室制备气体除杂时,应最后除水蒸气。,7.(2016浙江理综,8,6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 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 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 B B项,若采用该选项描述的操作方法,前期温度偏
17、低,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评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难度不大。,8.(2015山东理综,7,5分)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答案 D 金属钠燃烧生成Na2O2,Na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H2,Na2O2与水、CO2反应生成O2, 故金属钠着火时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干燥的黄沙扑灭,A错误;加热试管中的固 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B错误;稀氢氧化钠溶液也有强腐蚀性
18、,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大量水冲洗,C错误;为防止加热时混合液暴沸,可加入碎瓷片或沸石,D正确。,9.(2015四川理综,3,6分)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C A项,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项,应选用饱和食盐水;C项,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左侧试管中压强减小,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液柱;D项,制得的C2H2气体中有H2S等还原性气体,也 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10.(2014课标,10,6分)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答案 D A项,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侧,且漏斗下端尖口应紧贴烧杯内壁,错 误;B项,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C项,气体通过洗气瓶
19、时应“长管进,短管出”,错误;D项正 确。,11.(2014山东理综,10,5分)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答案 C 配制溶液定容时,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A项错误;中和 滴定中,酸应盛放于酸式滴定管中,B项错误;收集NH3时,导管应伸入试管底部,D项错误。,12.(2016江苏单科,6,2分)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 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C A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遇冷后二者又迅
20、速化合,得不到NH3;B项,CO2应 长进短出;D项,干燥NaHCO3应在干燥器内进行,不能在烧杯内进行,更不能直接加热,否则会导 致NaHCO3分解。,13.(2015江苏单科,7,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答案 B A项,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用水湿润;B项,中和滴定时为减小误差,滴定管要用 所盛装的溶液润洗23次;C项,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
21、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项,加热NaHCO3固体发生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试管 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14.(2016浙江理综,29,15分)无水MgBr2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 水MgBr2,装置如下图,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 三颈瓶中装入10 g镁屑和150 mL无水乙醚;装置B中加入15 mL液溴。 步骤2 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3 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常温,过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0 ,析出晶体,再 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4 室温下用苯
22、溶解粗品,冷却至0 ,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160,分解得无水MgBr2产品。 已知:Mg与Br2反应剧烈放热;MgBr2具有强吸水性。 MgBr2+3C2H5OC2H5 MgBr23C2H5OC2H5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空气代替干燥N2,原因是 。 (2)如将装置B改为装置C,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 。(3)步骤3中,第一次过滤除去的物质是 。 (4)有关步骤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95%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B.洗涤晶体可选用0 的苯 C.加热至160 的主要目的是除去苯 D.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5)为测定产品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2019 高考 化学 专题 十二 实验 基本 方法 课件 20190225145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