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语言描述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与规范教案201902252151.doc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语言描述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与规范教案20190225215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语言描述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与规范教案20190225215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微专题 5 语言描述类问题的答题思路与规范类型一 反应原理类简答题1.平衡移动类(1)找出平衡反应的特点(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等)。(2)列出题目改变的条件(温度的变化、容器容积的改变、浓度的改变等)。(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改变的条件导致平衡的移动方向。(4)得出结论(平衡移动以后导致的结果:体系颜色的变化、浓度的变化、沉淀的溶解或增加等)。【例 1】 (2018北京卷,27 节选)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1)反应:2H 2SO4(l) 2SO2(g)+2H2O(g)+O2(g) H 1=+551 kJmol-
2、1反应:S(s)+O 2(g) SO2(g) H 3=-297 kJmol-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对反应,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 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2 p 1(填“”或“p1。解析:(1)由题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SO2+2H2O 2H2SO4+S。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反应+反应)可得:3SO 2(g)+2H2O(g) 2H2SO4(l)+S(s) H 2=-254 kJmol-1。(2)由图可知,一定温度下,p 2时 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比 p1时大,结合 3SO2(g)+2H2O(g)2H2SO4(l)+S(s)
3、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H 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因此 p 2p1。答案:(1)3SO 2(g)+2H2O(g) 2H2SO4(l)+S(s) H 2=-254 kJmol-12(2) 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 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 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1.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H +HC 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 pH 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 解析:根据平衡可知,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平衡向右移动,使 H+浓
4、度变化较小,血液的 pH 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平衡向左移动,使 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 pH 基本不变。答案: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平衡向右移动,使 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 pH 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平衡向左移动,使 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 pH 基本不变2.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SO2(g)+NO2(g) SO3(g)+NO(g)H=-42 kJ mol -1。在 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SO2(g)和 NO2(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实验编号 温度 n(SO2) n(NO2)
5、n(NO)甲 T1 0.80 0.20 0.18乙 T2 0.20 0.80 0.16丙 T2 0.20 0.30 a(1)实验甲中,若 2 min 时测得放出的热量是 4.2 kJ,则 02 min 时间内,用 SO2(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SO2)=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 (2)实验丙中,达到平衡时,NO 2的转化率为 。 (3)由表中数据可推知,T 1 T 2(填“” “”或“=”),判断的理由是 。 解析:2 min 时放出的热量是 4.2 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消耗 SO2的物质的量为 14.242mol=0.1 mol,则用 SO2(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SO
6、2)= =0.05 molL-1 0.11 2min-1,SO 2(g)+NO2(g) SO3(g)+NO(g)开始(mol) 0.8 0.2 0 0转化(mol) 0.18 0.18 0.18 0.18平衡(mol) 0.62 0.02 0.18 0.18甲的平衡常数为 K= 2.613;0.180.180.620.02SO 2(g)+NO2(g) SO3(g)+NO(g)开始(mol) 0.2 0.8 0 0转化(mol) 0.16 0.16 0.16 0.16平衡(mol) 0.04 0.64 0.16 0.16乙的平衡常数为 K= =1;0.160.160.640.04设丙中二氧化硫的
7、转化量为 a mol3SO 2(g)+NO2(g) SO3(g)+NO(g)开始(mol) 0.2 0.3 0 0转化(mol) a a a a平衡(mol) 0.2-a 0.3-a a a乙、丙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K= =1,a=0.12,2(0.2)(0.3)NO2的转化率= 100%=40%;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乙的平衡常数小于甲的平衡常数,则T1T2。答案:(1)0.05 molL -1 min-1 2.613(2)40% (3) 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1=2.613,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 T1T2(其
8、他合理答案也可)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O 2(g) N2O4(g)。已知 Fe3+对 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利用下图 a 和 b 中的信息,按图 c 装置(连通的 A、B 瓶中已充有 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 B 瓶中气体颜色比 A 瓶中的 (填“深”或“浅”),其原因是 。 解析:升高温度,生成 NO2的量增多,颜色加深,H 2O2分解放热,使平衡 2NO2(g) N2O4(g)向生成 NO2的方向移动。答案:深 H 2O2分解放热,使平衡 2NO2(g) N2O4(g)向生成 NO2的方向移动2.电化学类电化学类简答题在前几年频繁出现在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市
9、地方卷中,需要考生用语言表达出电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原理的应用。但近几年关于电化学在卷的设问主要集中在电化学计算或者用电极反应式等作答。(1)原电池确定原电池的原理反应。根据原理反应确定出电池的负极、正极。确定出电子(电流)的方向;确定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得出结论:电极质量的变化;气体的逸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离子向某电极移动等。(2)电解池4确定电解池的阴极、阳极。判断溶液中离子在两电极上的放电顺序。得出结论:电极质量的变化;气体的逸出;沉淀的生成;溶液 pH 的变化、离子向某电极移动等。【例 2】 (2014全国卷,27 节选)H 3PO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 “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
10、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1)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2)分析产品室可得到 H3PO2的原因 。 (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 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 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 思路点拨:(1)阳极阴离子失电子硫酸溶液中 OH-放电H +浓度增大。(2) 得到 H3PO2阳极室的 +通 过 阳膜 进 入 产 品室原料室的 22通 过 阴膜 进 入 产 品室 (3) H 3PO2或 H2P 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生成 P32、 22中 处
11、于 +1价 ,有 还 原性阳极有 强 氧化性 34解析:(1)阳极为水电离出的 OH-放电,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 O2+4H +。(2)阳极室中的H+穿过阳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中的 H2P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两者反应生成 H3PO2。(3)在阳极区 H2P 或 H3PO2可能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生成物中会混有 P 。34答案:(1)2H 2O-4e- O2+4H + (2)阳极室的 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 H2P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两者反应生成 H3PO2 (3)P H 2P 或 H3PO2被氧化341.某研究所组装的 CH3OH O2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1
12、 所示。5(1)该电池工作时,b 口通入的物质为 。 (2)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以此电池作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装置如图 2 所示)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用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解析:(1)根据装置可知,d 处生成大量的水,所以 c 电极通入的是氧气,b 口通入的物质为CH3OH。(2)d 处生成大量的水,c 电极通入氧气,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e-+4H+ 2H2O。(3)在电解池中,金属铝为阳极,发生电极反应:Al-3e - Al3+,铝离子会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
13、氧化碳,即 Al3+3HCAl(OH)3+3CO 2,溶液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答案:(1)CH 3OH (2)O2+4e-+4H+ 2H2O(3)Al-3e- Al3+、Al 3+3HC Al(OH)3+3CO 22.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 HNO3,如图所示。中,电解 NO 制备 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 NH4NO3,需补充物质 A,A 是 ,说明理由: 。 解析:根据工作原理装置图,可以确定阳极为 NO 失去电子转变为 N ,阴极 NO 转变为 N ,6根据电极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为阳极:NO-3e -+2H2O N +4H+阴极:NO+5e -+
14、6H+ N +H2O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要多于铵根离子物质的量,所以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NH3来把多余硝酸转变为硝酸铵(8NO+7H 2O 3NH4NO3+2HNO3)。答案:NH 3 根据反应 8NO+7H2O 3NH4NO3+2HNO3,电解产生的 HNO3多类型二 实验操作类简答题(对应学生用书第 6568 页)1.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现象的描述要做到全面:看到的(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逸出、液面的变化、生成烟雾等);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体的气味);摸到的(温度变化等)。还要叙述简洁准确,使用化学术语。(1)气体的变化现象生成色、味的气体气体由色变为色气体先变色,
15、再变色(2)溶液中的现象溶液颜色由色变为色溶液中产生色沉淀溶液变浑浊(澄清)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差)溶液发生倒吸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有色气体逸出)液体分层(上层显色、下层显色)(3)固体的变化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最后完全消失(固体部分溶解)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固体由色逐渐变为色溶液中有色固体析出(4)其他常见现象描述发出的光产生色的火焰产生色的烟(雾)【例 1】 (2018全国卷,26 节选)硫代硫酸钠晶体(Na 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已知:K sp(BaSO4)=1.110-10,Ksp(BaS2O3)=4.110-5。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
16、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试剂:稀盐酸、稀 H2SO4、BaCl 2溶液、Na 2CO3溶液、H 2O2溶液实验步骤 现象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静置, 7思路点拨:(1)清楚目的:检验 S ,消除干扰 S2 。23(2)依据性质,确定方案:S 2 +2H+ S+SO 2+H 2O;S +Ba2+ BaSO4。23 24(3)依据反应,描述现象。解析:Na 2S2O35H2O 晶体样品中含有 S ,在 S 的检验过程中应防止加入氧化剂,如24 24H2O2,会把 S2 氧化为 S ,也要防止加入稀 H2SO4而引入 S ,所以
17、样品加水溶解后应23 24 24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生反应:S 2 +2H+ S+SO 2+H 2O。取上层清液滴入 BaCl2溶液,产23生白色沉淀:Ba 2+S BaSO4,证明溶液中存在 S 。24 24答案:加入过量稀盐酸 出现乳黄色浑浊 (吸)取上层清液,滴入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1.(2017全国卷,26 节选)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已恒重的装置 A 接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 K1和 K2,缓缓通入 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1)C、D 中的溶液依次为 (填标号)。C、D 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 。 a.品红 b.NaOHc.BaC
18、l2 d.Ba(NO3)2e.浓 H2SO4(2)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FeSO 4在分解时生成红色粉末即为 Fe2O3,Fe 的化合价升高,则 S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有SO2生成,据原子守恒还应有 SO3生成,所以检验产物 SO3用 BaCl2溶液,SO 2用品红检验,故C、D 中的溶液依次为 c、a,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褪色。(2)2FeSO4 Fe2O3+SO2+SO 3。答案:(1)c、a 产生白色沉淀、褪色(2)2FeSO4 Fe2O3+SO2+SO 32.某化学小组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金属与浓硫酸的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8(1)利用上图装置探究铜与浓
19、硫酸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B 装置的目的是 ; x 溶液为 。 (2)将上述实验中的铜改为黄铜(铜锌合金),实验后阶段可观察到倒立漏斗边缘有气体冒出,且越来越快。该气体可能为 ,气体产生越来越快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两点)。 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案如下:装置连接顺序:x ; 能证明上述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 Cu 反应生成 CuSO4、SO 2和 H2O,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 2O;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常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且为酸性气体,C 为尾气吸收
20、装置,故 x 溶液可以是 NaOH 溶液。(2)若将上述实验中的铜改为黄铜(铜锌合金),实验后阶段浓硫酸变稀,与锌反应会产生氢气,所以实验后阶段可观察到倒立漏斗边缘有气体冒出,且越来越快,该气体可能为 H2;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结合该实验原理及条件,气体产生越来越快的原因可能是:黄铜为铜锌合金,反应后期,与硫酸形成原电池,产生 H2速率加快,反应放热,加快反应速率等。若要验证该气体是氢气,根据可供选择的装置及药品,先除去二氧化硫,再吸水干燥,然后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最后检验产物是水,所以装置连接顺序:xcdefabg。若 E 中(硬质玻璃管)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生成了铜单质,同时 H 中(
21、球形干燥管)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了水,由此可证明上述假设成立。答案:(1)Cu+2H 2SO4(浓) CuSO4+SO2+2H 2O 检验产物 SO2 NaOH 溶液(2)H2 黄铜为铜锌合金,反应后期与硫酸形成原电池产生 H2速率加快;反应放热 cdefabgE 中(硬质玻璃管)黑色粉末变红,H 中(球形干燥管)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2.物质的检验(1)气体检验9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特征试剂判断是否相互干扰(影响)确定检验顺序验证、确认。单一气体检验:将气体通入(或通过)试剂溶液(或固体)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混合气体的检验: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已除尽检验气体乙。(2)离子检验固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语言 描述 问题 答题 思路 规范 教案 201902252151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