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专题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3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2相互关系:区域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变化(1)20 世纪 80 年代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 之一,且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契机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
2、出路国内背景国家的 政策先机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靠近东南亚地理条件 全国最大的 之一内因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时间 19791990 年 1990 年以后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2劣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
3、调整主导产业 产业 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出现的原因受地区 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 ,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2出现的问题(1) 面临困境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 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 ,而珠江三角洲受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2) 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A
4、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 的危害;B水污染严重, “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E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3对策3(1) 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 21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 22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23 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4重点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1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3工
5、业化对城市化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即人口城市化;其二是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地区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总数增多、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四个方面。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可以使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使城市人口总数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促进城市化。5设城市化水平为 U,工业化水平为 I,用 IU 的比值和 0.5 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 12 题。指标 1980 年 1984 年 1988 年 1992 年 1996 年 2000 年 2004 年I(
6、)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U() 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IU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1下列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
7、发展【参考答案】1B 2D【全解全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的 IU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城市化一直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故选 B。2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非农村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非农业活动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上述算法表明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不相协调,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故选 D。重点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19791990 年)6(2)第二阶段(1990 年以后)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珠江
8、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工业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还会吸纳大量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同时吸引外地人口迁入,这是城市化的一个表现;另外,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还促进非农业用地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些都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量变多 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乡村、城市交错分布城市规模扩大 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拓展提升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
9、,一般需要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7等)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和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背景、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度、生产协作关系等)等方面考虑,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条件,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下表为珠三角地区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条 件 优 势纬度位置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背靠祖国,面向南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地形 平原广阔气候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自然条件水源 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交通 靠近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技术 技术先进,便于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经济腹地 覆盖珠
10、江流域,可以延伸到西南地区著名侨乡 利于招商引资历史因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好,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国家改革开放政策1985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易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管理方式,成为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社会经济条件对外联系 对外联系方便,信息来源快、广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 12 题。1在阶段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8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
11、本降低政策优势突显A B C D【参考答案】1C 2A【全解全析】1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承担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故选 C。2进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其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迅速发展。故选 A。重点三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
12、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拓展提升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 尤 其 要 淘 汰 能 耗 大 、 成 本 高 、 污 染 重 的 企 业 , 发 展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建 立 生 态 工 业 园 区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 12 题。101该地区在发展
13、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 人口出现负增长 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劳动力素质低A B CD2下列关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C加强规划与管理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建设卫星城【参考答案】1C 2D【全解全析】1由图中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为珠江三角洲,该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严峻;重复建设突出,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低等。故选 C。2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而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减少耕地,加剧人地矛盾。故选 D。重点四 我国城市化的几种典型
14、模式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面是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地区 推动力 区域条件 特点 存在问题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企建立毗邻港澳,国家优惠政策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城市化进程快遍地开花,城市间功能重复,协调性差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基础好,城市密度高,交通生产因素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依赖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11发达 城市等级不合理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区位条件较差,虽在沿海,但远离经济中心,山区丘陵地带交通闭塞把小企业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中心城市发展快企业经营分散、内部竞争强东北模式森林、
15、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重工业发展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随着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当地的钢铁、化工、建材、森林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境贸易,迅速发展毗邻缅甸,国家政策优惠加快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和大西南地区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成为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缺乏,管理薄弱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模式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
16、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2下列世界主要工业区中,可以为模式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是12A美国硅谷 B日本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C德国鲁尔区 D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参考答案】1B 2C【全解全析】1符合浙江温州地区的发展模式,符合苏南地区的发展模式,符合东北地区的发展模式,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模式。故选 B。2模式是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地区,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应是德国鲁尔区。故选 C。重点五 我国三个工业发达区域的比较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
17、业,是强国产业。由于各地区历史基础、区位条件存在差异,我国工业布局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工业集中分布于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区域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也有很大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名称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环渤海地区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资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铁路、公路交通,近海运输便利;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能源、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创新;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治
18、理环境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技术水平较高;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缺乏继续使产业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是著名的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水陆交通便利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相互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辨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13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发展历史 起步早,基础好 起步晚,发展快工业中心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工业部门 轻纺及精密机械、电子
19、、化工 多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国内腹地 大 小(受南岭阻隔)产业基础 强 弱科技实力 强 弱人才队伍 强 弱读图和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广义上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下图为环渤海地区图。(1)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迅速,其有别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有哪些?(2)简述环渤海经济圈未来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措施。【参考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临近东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 ,便于发展国际贸易。(2)主要问题:能源、水源供应
20、紧张;大气和水污染严重。解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14率。【全解全析】 (1)环渤海经济圈较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其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临近东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 ,便于发展国际贸易。(2)环渤海经济圈未来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水源供应紧张。大气和水污染严重。解决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不足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能源紧张问题。重点六 江苏工业化和城市化总结1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1)江苏省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一
21、个工业大省。大量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2)工业内部结构出现积极变化:重工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目前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工业化进程呈现明显加快的特征。(3)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与产业布局相呼应的城镇体系结构。2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优势(1)位置: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2)自然资源: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3)交通条件:铁路、公路、水运(内河航运、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4)科技条件:科技发达,劳动
22、力素质高,社会协作条件好。(5)市场条件: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市场广阔。3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将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单一指标城市化率,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具体建设项目的推进上。对城市功能的理解,过多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忽视了“以人为本” ,没能发挥“城市应最大限度地为人的生活和工作服务”的根本功能。15(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致使江河湖泊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
23、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4推进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及其目的措施 目的撤并乡镇 扩大乡镇面积、人口规模,加大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调整行政区划南京、苏州、无锡等市将所辖 5 个县纳入市区为城市的发展拓展空间,有利于中心城市的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 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作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形成良性网络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减少政府建设城镇的负担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的保证让农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得到好处,从而有利于城市化的推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7 年江苏省推出 “1+3”功能区重构战略,打破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专题 42 区域 工业化 城市化 试题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