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20190122169.docx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2019012216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部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20190122169.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八部分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检测卷(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考查范围: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 8月联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将会引起北方干燥地区变潮湿B.臭氧层的破坏会增加地球生物受到短波辐射的伤害C.酸雨主要是由燃烧产生碳的氧化物引起的D.为了控制水体污染的污染源,需要工业用水开放化答案 B解析 全球变暖将会引起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更干燥,A 项错误;酸雨主要是由燃烧产生硫、氮的氧化物
2、引起的,C 项错误;为了控制水体污染的污染源,需要工业用水封闭化,D 项错误。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个连续的薄层B.通过正反馈机制可以使受污染的水体恢复正常C.全球人口应该在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情况下保持平衡D.全球变暖使热带疾病传播范围扩大答案 D3.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B.环境容纳量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某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 C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B.温带森林
3、的季相变化属于时间结构C.森林群落中的地表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D.次生林是指经次生演替形成的森林群落答案 C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将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B.鹰的迁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2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D.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答案 C解析 鹰迁入后,该树林中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A 项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越长,能量消耗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鹰的迁入降低了该
4、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 项正确。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C 项错误。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D 项正确。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森林中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北温带湖泊的水生群落在垂直方向可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四层C.蝶类、蜂类和蝇类在白天活动,蛾类在夜间活动,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和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答案 D解析 影响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地
5、,A 项正确。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一个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B 项正确。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如白天在开阔地有各种蝶类、蜂类和蝇类活动,而一到夜晚便只能看到蛾类和猫头鹰,C 项正确。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D 项错误。7.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结果B.ab 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 D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
6、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D 项错误。8.下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数量 Nt与 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为 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 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3C.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数量应保持在 c点D.种群数量为 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为增长型答案 B解析 Nt+1/Nt的比值可表示种群数量变化。若 Nt+1/Nt=1,说明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出生率=死亡率;若Nt+1/Nt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分析图示可知,种群数量为 a时,N t+1/Nt1,该种群出生率
7、大于死亡率,数量增加,年龄结构最可能为增长型,D项正确。9.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的出现使害虫 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改成甲、乙间作后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C.乙的出现使农作物甲与害虫 A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发生改变D.在单一种植甲和甲、乙间作两种环境下害虫 A都呈“S”形增长答案 C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乙的出现会使害虫 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进而使其爆发受到抑制,A 项正确。改良后,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B 项正确。营养级之
8、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因其他物种的影响而改变,C 项错误。自然状态下,生物的数量增长呈“S”形增长,D 项正确。10.(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 8月第一次联考)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关系示意图,其中不符合该示意图关系的是( )A.甲:摄入量 乙:同化量 丙:粪便B.甲:同化量 乙:次级生产量 丙:呼吸量C.甲:净初级生产量 乙:生物量 丙:呼吸量D.甲:初级生产量 乙:净初级生产量 丙:呼吸量答案 C解析 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量。11.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
9、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4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 357 J/(m2a)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由图可知,该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项错误。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 3 780+4 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第一营养级同化量200=7 980 J/(m2a),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 31 920 J/(m2a),故能量传递效率为100%=25%,B项正确。太阳鱼的同化量为 1 483 J/(m2a),其去向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鲈鱼)、798031
10、920被分解者利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由图中数据不能计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 项错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而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与消费者,没有分解者,D 项错误。1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种群的出生率最高答案 B解析 出生率是
11、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100100%=20%,A项错误。如果推迟性成熟,出生率会降低,C 项错误。在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最高,D 项错误。13.将野兔引入某岛屿,17 年野兔种群的相对增长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 7年中野兔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B.第 4年开始,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该岛屿上野兔种群的 K值约为第 4年时野兔数量的 2倍D.图中的数据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数量并计算后得出答案 B解析 由曲线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野兔种群呈“S”形增长,A 项正确。只要种群
12、的增长速率大于 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第 4年种群数量仍在增加,B 项错误。在“S”形增长曲线中,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该岛屿野兔种群的 K值约为第 4年时野兔数量的 2倍,C 项正确。调查野兔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 项正确。514.如图中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在-200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b、c 处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
13、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b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剧烈答案 B解析 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A 项正确;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B 项错误:b、c 处的植物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 项正确;b 处植物因争夺阳光种间竞争较为剧烈,D 项正确。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B.碳以 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
14、环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D.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B解析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但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不能循环的,A 项错误;碳以 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B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除了太阳能,还有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C 项错误;防治稻田害虫,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项错误,16.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过程中,能量的去向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表示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
15、殖的能量B.C表示贝类的次级生产量,它在某一时刻前的积累量为此时贝类的生物量C.水禽、鱼类的粪便量(F-G)属于贝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G/B答案 A6解析 图中 B、C、D 分别表示贝类同化的能量、贝类的次级生产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次级生产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故 A项错误、B 项正确。G表示水禽、鱼类的同化量,水禽、鱼类的粪便量=F-G,水禽、鱼类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贝类同化的能量,C 项正确。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鱼类的传递效率=水禽、鱼类同化的能量/贝类同化的能量=G/B,D 项正确。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八 部分 动植物 生命 活动 调节 阶段 检测 20190122169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