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与发展14.2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保护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1287.pptx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与发展14.2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保护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1287.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与发展14.2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保护课件新人教版20190211287.pptx(5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热带 雨林的开发保护,-3-,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4-,2.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 (2)核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退耕还林还草。 (3)措施:工程(保塬、护坡、固沟)、农业技术和生物措施相结合。,-5-,(4)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6-,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森林的作用:重要的 自然 资源;不可替代的 环境 资源。 (2)森林的分布,(3)森林的现状:急剧 减少 ,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7-,-8-,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9-,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 作用强烈、 生物 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有机质 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 淋洗 作用,土壤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植物体 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10-,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贫困,商业性,采矿,-11-,(2)开发计划,-12-,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三保:加强 环境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雨
3、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自然保护区 ;鼓励 保护性 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二设:设立 国际基金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 缓冲区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3)一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 更新造林 相结合。,-1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水土流失的治理 典题研析 (2018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
4、17,-15-,考向一,考向二,(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历时长 强度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 A. B. C. D.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素养提升17,-16-,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第(1)题,素养提升17,-17-,考向一,考向二,第(2)题,素养提升17,-18-,考向一,考向二,第(3)题,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
5、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素养提升17,-19-,考向一,考向二,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
6、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2)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2天,历时较短,故错误;2天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相对比降水强度大,故正确;由于该月降雨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错误。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项。,素养提升17,-20-,考向一,考向二,第(3)题,该地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由于该月降水频率高,降水量大,在植被覆盖坡面,因土壤水分
7、含量增加,使土壤摩擦力减小,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导致该次降水后含沙量极高,故D项正确;河流对河床侵蚀一直都存在,不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突然增加,故A项错误;由于该次降水量为54.4毫米,相对较少,对沟谷侵蚀相对较弱,也不可能导致泥沙大量增加,故B项错误;因历次降水都对裸露坡面侵蚀作用较强,故由其导致泥沙含量不可能产生极高现象,故C项错误。,素养提升17,-21-,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素养提升17,1.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22-,考向一,考向二,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
8、所示:,素养提升17,-2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3.我国的农牧交错带 我国农业生产大体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农耕区和牧业区。这两大区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条沿东北西南向展布,空间上农牧并存,时间上农牧交替的农牧交错带。如下图所示:,-24-,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降水变率大,植被类型主要为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土地利用呈现农区、牧区交错分布特点。 农牧界线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农耕区的扩大,中国农牧区界线逐渐向北推移,农牧矛盾日益突出,如下图所示。为此,对已划定的牧区实行禁止开
9、荒、保护牧场的政策,在半农半牧区要求兴牧促农,以林保农保牧,农林牧协调发展。,-2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26-,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4.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分析。如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导致当地表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粮食减产;中下游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减弱,旱涝威胁加重。,-27-,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2)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分析,人为原因多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原因要结合区域特征具体分析,避免泛泛而谈、照搬模板
10、。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在不同地区其主要人为因素是有差异的,过度垦殖、农牧争地是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放牧、开矿是内蒙古草原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西部绿洲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应对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2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即时训练 (2018北京海淀高三期末)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
11、1)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增大 B.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 C.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2)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上游植树造林 C.流域降水增多 D.上游修建水库 (3)该变化可能导致下游地区( ) A.河口三角洲增长减慢 B.淤积增加,河床抬升 C.洪涝灾害加重 D.土地荒漠化,答案,解析,-3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7,考向二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典题研析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专用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十四 生态 脆弱 治理 发展 142 水土流失 热带雨林 开发 保护 课件 新人 20190211287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