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96.doc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9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201901282196.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 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知识点一 商鞅之死1.原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2)公元前 338 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秦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2.经过:秦惠文王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3.结果:商鞅虽死,但他“废井田” “开阡陌” “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知识点二
2、 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结果:公元前 343 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知识点三 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概念阐释】 封建土地私有制
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2【易错提醒】1.正确认识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社会性质: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2.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但他给后继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3.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结构图示】 正确认识商鞅变法3主题 商鞅
4、变法的作用史料研读史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史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夫!为政之弊 ,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1.史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是说:俘虏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今天秦国仍太平强大。2.史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指商鞅变法过于严酷的弊病。1.史料一是从哪些
5、角度看待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提示 角度:史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2.依据史料二说明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提示 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史论归纳商鞅变法的作用(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
6、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经济上(1)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给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4政治上(1)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2)商鞅变法中许多具体措施,如二十等爵制、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等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军事上(1)奖励军功,达到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2)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历史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
7、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什伍、连坐制度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主题 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史料研读史料一 战国策秦策记载: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史料二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史料一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依靠,有人向秦惠文王进谗言诬陷商鞅。2.史料二商鞅以古代王朝为例阐述了变法改革的重要性。是指治世的法则不是死板
8、的,使国家安适不一定效法古人。1.史料一中商鞅遭此类人的反对而亡,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这说明了什么?提示 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思想?商鞅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提示 变法图强。个人因素: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时代因素:诸侯割据、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追求建功立业。史论归纳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一致,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符
9、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3)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4)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坚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并大力支持其变法活动,成为变法的坚强后盾。(5)处于有利的社会环境中。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神充斥等因素,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6)态度坚决且取信于民。严厉打击了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使变法内容得以深入人心。1.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家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
10、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 表述不符合史实;客栈主人不是守旧贵族,因此 C 错误;由题干关键信息“商君定有法律” ,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体现了商鞅变法深入贯彻,故选 A。答案 A2.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 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 D.商鞅奢侈浪费解析 商鞅变法触动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忌恨,为了安全起见,商鞅出行时重兵保护,体
11、现了商鞅变法的艰难和商鞅变法的决心与勇气。答案 C3.“至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使秦国(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C.促使封建制经济发展 D.发展了商品经济6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除井田,民得买卖”和所学史实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以法律形式保护,有利于封建制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 C。答案 C4.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考 历史 第一 单元 变法 富国强兵 秦国 新人 选修 1201901282196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