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测试.docx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三民主义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 48分)1.(2018云南昆明月考)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 )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2.(2018山东临沂质检)18611895 年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 年之间的 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 40%,自然科学占 30%,历史、地理占1
2、0%,社会科学占 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 3.5%。这说明 ( )A.“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B.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C.近代中国思潮此起彼伏D.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3.(2018贵州黔东南一模)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今,力变从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材料说明张之洞( )A.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B.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4.(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梁启超从1899年到 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
3、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 ( )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25.(2018山西太原质检)黄遵宪是晚清著名外交家,1884 年,他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评价美国的民主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在维新变法活动中,黄遵宪一跃而成为支持维新的开明官绅代表。他发生这种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B.“师夷长技”思想被彻底抛弃C.民族危机加深后变法潮流的
4、推动D.黄遵宪与时俱进,思想不断进步6.(2018山东临沂质检)1916 年,胡适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据此,胡适认为“造就新文学”的关键在于( )A.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B.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框架C.传承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优势D.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思维7.(2018河南林州调研)针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们“灭国粹而后输入欧化”的论调,吴宓在论新文化运动中指出,正确的做法应是:“西洋真正之文化与吾国之国粹实多互相发明、互相裨益之处,甚可兼收并蓄、相得益彰。”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对中西学
5、犯了绝对主义错误B.对国粹和西学辩证地加以吸收C.得到广大知识分子一致赞同D.冲击了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8.(2018山东威海质检)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 )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 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 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9.(2018山东淄博 3月)1894 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 1912年 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
6、族统一战线3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10.(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1906 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的“新主义”( )A.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D.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1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905 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
7、的生产方式并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B.蕴含了社会主义的要素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D.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12.(2018山东潍坊调研)1924 年,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 )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二、非选择题(共 2题,共 48分)13.(2018广东韶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之初,中国社会仍然遗
8、留着传统而丰富的古代儿童观,譬如“男璋女瓦”“男左女右”“男尊女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等。在络绎不绝的出洋考察4之后,国人才发现西方近代社会则是“男女并重”“强迫教育”“生子女皆报官”“国中男女皆入学”等。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时代。摘编自陆克俭发现与解放中国近代儿童观研究材料二 近代以前,把儿童视为双亲所有物,以及中世纪以来贯穿基督教的“原罪说”依然占据主动地位,体罚、鞭挞的教育习俗依然存在。此后英国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倡导“白板说”,声称儿童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后天的一切观念都是经验在心灵上刻下的痕迹”;卢梭则在爱弥儿中提出“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的价值,
9、让儿童按自然的进程去发展”,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工业革命以来,各国政府纷纷立法并颁布措施,建立各级学校、博物馆、公园等,切实推动儿童的健康发展。摘编自杨佳等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西方儿童观发展的特点。(16 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西方儿童观发展出现重大变革的相似背景及主要影响。(10 分)514.(2018安徽蚌埠二模)中国历史上,宋代和 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
10、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摘编自宋代疑古思潮简论材料二 随着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史学界“疑古”思潮再兴,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三民主义 测试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