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4 唐诗二首知识与技能1.诵读并默写两首古诗。2.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领会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1.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学法指导品读法,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同学们
2、,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而唐诗更是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彩,映照古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 。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 。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 1500 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 。代表
3、作有“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 、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等。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等。 2.背景链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 1979 年版)。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 759 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 ,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
4、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2环节二自主学习他已经 49 岁了。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 年 8 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 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 ,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
5、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名为“宫市” ,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3.介绍“宫市”宫市,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
6、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坚持公平交易吗?有相关记载: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 。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 ,其实夺之(旧唐书张建封传 ) 。4.文体知识歌行体 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二、字词积累怒号(ho) 三重茅(chn) 挂罥(jun) 塘坳(o)俄顷(qn) 布衾(qn) 恶卧() 丧乱(sn)广厦(sh) 大庇(b) 突兀(w) 秋高:
7、秋深。三重茅:多层茅草。三,表示多数。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忍:狠心。俄顷:一会儿。向:接近。衾:被子。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怎能、如何。安得:如何能得到。庇:庇护。3环节二自主学习突兀:高耸的样子。3、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通诗意。八月深秋,狂风怒号, (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
8、(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 (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9、 3.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给每段拟写小标题,并体会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1)狂风破屋,茅草乱飞。 (焦灼苦痛)(2)群童抱茅,倚杖自叹。 (愤懑无奈)(3)屋漏衾裂,彻夜难眠。 (忧思不绝)(4)愿现广厦,大庇寒士。 (忧国忧民)总结: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环节三合作探1.在本诗中,作者是怎样描
10、写秋风的?写出了秋风的哪些特点? 作者用“怒号”一词描写秋风,将秋风拟人化,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后又用一“卷”字,更突出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2.作者用一系列动词,如“飞” “洒” “挂” “飘转” “沉”等来描写风吹茅草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一个“飞”字一个“洒”字,不仅写出了秋风之大,还写出了风卷茅屋的凌乱。 “挂”是挂在长林梢上的, “飘转”者皆“沉”于塘坳,不难想象,4究茅草于风中是沉缓飘动,而诗人的心又十分急切,一急一缓之中突出了诗人眼见茅屋被风卷去的无可奈何。 3.茅草被卷走了,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这时诗人着急说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11、,忍能对面为盗贼。 ”这两句话很值得体味,杜甫写此诗时只有 49 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他把顽皮的孩子比喻为盗贼,是否又过于严重了? “老”字并不是指年龄老,而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抱草的孩子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心忧天下的杜甫不可能不知道,因此, “盗贼”一词是杜甫的激愤之词,但他不是生孩子们的气,而是生社会的气,怨愤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贫困。 4.作者是怎样描述寒冷和秋雨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所谓“雨脚如麻未断绝” ,更可怕的是“床头屋漏无干处” 。面对寒冷,作者更是无可奈何,说“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由此可见其生活境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4 唐诗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