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卷一.选择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 ,郑伯怨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 。这主要反映了( )A.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B. 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C.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D.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一段
2、话的大意是: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 。 (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四月,郑国祭足领兵强收了王室所管的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走了成周的禾。据此可知是当时周天子的权威遭到了挑战,国家政治秩序受到破坏,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材料无法反映,排除;C 项开始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 D。2.秦朝的工律规定, “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 ,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A.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 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C.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 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答案】C【解析】【详
3、解】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大小、短长、广夹亦必等” ,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种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因此 C 项正确;此时秦朝已经完成了统一,A 项错误;B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只是统一度量衡,无法表明统2一国内市场形成,D 项错误。故选 C。3.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史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措施A. 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 导致
4、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 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 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和“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来看,西汉政府通过官僚制度的安排来加强中央对地方封国的控制,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故答案为 A 项。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是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排除 B 项;从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看,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政策,排除 C 项;D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4.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
5、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A. 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B. 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C. 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D. 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行政权力高度集中” ,排除 A、C;B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表明只有“同三品”的头衔三省官员才能参加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参议政事,说明三省六部制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故 D 正确。5.(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A. 打破了城市的坊
6、市界限 B. 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C.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答案】D【解析】“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 “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说明政府减轻了商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市场税收问题,并没有反映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政府减轻商税,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宋代并没有放弃,故 C 项错误。点睛: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唯一秘籍,根据材料“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 “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
7、算”分析影响即可。6.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 ,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A. 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 B. 元朝初年监察制度逐渐完善C. 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 D. 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并遭诬陷和迫害,这种现象较常见;后元世祖正式
8、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 ,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种变化表明了元朝初年监察制度在逐渐走向完善,B 项正确;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材料无法表明,排除 A;C 项控制表述错误,排除;D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B。7.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产生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 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B. 农业商品化的发展C.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D. 政府在政策上重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今棉之为用,可
9、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可以看到棉布的普及4程度是相当高的,这主要是由于棉纺织技术的革新,从而促进了棉纺织品的普及和流行,A 项正确;B、C、D 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 A。8.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B.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答案】C【解析】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
10、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说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增多,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故 C 正确;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与经济重心的转移转移无关,排除 A;明清仍然是铁犁牛耕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B 错误;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排除 D。9.19 世纪末,维新人士提出“使外国分中国,又何如中国自分(分封) ”,又称分封“乃古今之公理” , “即拨乱世反之正,救元元存中国,亦未有不由于此也” 。上述言论主要体现出维新派( )A. 传播西学的启蒙意识 B. 勇于担当的意识C. 激进的民主变革意识 D. 爱国
11、救亡的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维新派认为,让外国人分割中国,何如中国自分(分封) ,其“即拨乱世反之正,救元元存中国,亦未有不由于此也” ,由此可见其爱国救亡的意识,D 项正确;A 项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未表明民主变革意识,C 项错误。故选 D。10.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 。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5焘要“以夷变夏” ,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
12、,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B. 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 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D. 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刘锡鸿本人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 ,却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 ,这体现了刘锡鸿的官场功利主义,这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故 B 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故 A 错误;材料反映了晚清外交官员对西方有一定的认识,故 C 错误;刘锡鸿的言行与小农经济无关,故 D 错误
13、。故选B。11.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东南沿海最早遭受外来侵略,从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就是兴起于南方,结束了
14、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 项正确;戊戌变法是在北京,排除 A;新文化运动只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革命运动是继续完成反帝反封任务,不符合题意。故选 B。12.1944 年,当美军观察组全部到达延安后,毛泽东称这是“中国抗战以来最为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 ,周恩来认为“不能把他们(美军观察组)的访问和观察当成普通行为,而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6A.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积极开展官方的外交活动C. 积极争取国际外援的支持D. 与美国有了军事上的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 “应把这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
15、统一战线的开展”说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争取国际援助的作用,故 C 项正确;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提出是新中国初期,故 A 项错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政府是国民政府,此次活动不属于官方外交活动,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有军事合作,故 D 项错误。1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 19491956 年 B. 19491978 年 C. 19661976 年 D. 19782012
16、 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491978 年,中国外交处于本体自在阶段,此时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中国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可被概括为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而斗争,B 项正确;A 项时间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 项时间对材料解读不完整,排除;D 项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 B。 说明:中国长时间对联合国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即使在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也主要将其作为斗争外交和宣传主张的讲坛,对具体活动参与得较少。在前三十年的大部分
17、时间内,中国游离于主流国际体系之外。14.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对参选香港议员的法律资格进行重新解释说明。人大释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法律权” ,对特区因为法律知识不足和其他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因为香港的司法独立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由中央授权,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解释权属于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人大释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大释法有利于清除港独势力 B. 人大释法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C. 人大释法一定程度上有违港人治港的原则 D. 人大释法彰显了中央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答案
18、】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人大释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法律权 ,对特区因为法律知识 不足和其他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可知其主要的功能是为法律定调,作用体现在法律层面,故 A 项错误;“人大释法”强调香港法律和全国人大的从属关系,不直接对其繁荣稳定起作用,故 B 项错误;“香港的司法独立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由中央授权 ”可知,人大释法不改变其治理的方式,故 C 项错误;“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 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 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知其强调香港基
19、本法的权力来源,重申国家对其领导地位,故 D 项正确。故选D。15.2017 年 4 月 1 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 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 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 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 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未体现地区发展的差异性,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
20、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可以看出行政政策会影响城市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区直属中央,今天现状仍是河北是独立的省份,一脉相承的说法错误,故 C 项错误;D 项本身表述不正确,应排除。8【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析理解。16.公元前 8 世纪,雅典的英雄崇拜兴起,崇拜的对象是史诗里的英雄、建城者或某个具有神奇经历和业绩的死者,他们被认为即使死后仍然有能力保护在周围居住的人,因此每一个点的周围都能聚集一个崇拜群体由此构建起村庄、部落之
21、间的特殊关系。这种英雄崇拜A. 反映了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B. 具有极强的血缘和宗法色彩C. 顺应了城邦意识形态的发展D. 旨在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雅典公民具有城邦至上的理念,材料中“崇拜的对象是史诗里的英雄、建城者或某个具有神奇经历和业绩的死”的信息说明这种崇拜主要和雅典城邦意识相适应,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直接民主的弊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崇拜和血缘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故 B项错误;材料中崇拜符合雅典城邦意识,不是维护民主政治,故项错误。17.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 ,同时“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民乐县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