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甘肃省临夏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卷面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2 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
2、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 ”这说明秦朝( )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3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 ”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4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
3、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这体现出( )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5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 2 -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4、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 B C D6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7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
5、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 212 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 82 名“贤”相和 26 名“奸” 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震慑官员 B整治朝纲 C罢除丞相 D强化君权8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3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9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
6、,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10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
7、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D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11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2426 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
8、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 4 -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13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
9、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14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D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15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 ,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
10、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 B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16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 ,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 “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 ,其
11、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 )- 5 -A议会制共和制 B三权分立 C精英政治 D邦联制总统制17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181796 年 9 月 17 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词中说:“我已经提醒你们,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 ”这反映出华盛顿( )A预见到美国地域矛盾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临夏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