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0非典型性议论文本阅读课件.pptx
《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0非典型性议论文本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0非典型性议论文本阅读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十 非典型性议论文本阅读,注 2017、2014年考查说明文。 (1)考查内容与命题规律:议论文近6年考了4次,考试频率为67%,都是考的课外语段。出处主要有报纸、杂志,发表时间为当年上半年35月份,字数在9001100字之间,分值一般为11分,题量一般为4道。从上面表格看,说明文、议论文并不都是轮替考查(2013年议论文跟2014年说明文轮替;2015年、2016年却都是议论文;2017年说明文跟2018年议论文又轮替),这种考查的不规则化,也给2019年的预测带来困难。我们不能排除2019年考查议论文的可能性,因此对议论文的复习也不容忽视。 (2)选材特点与考点分布:以新时代网络学习与
2、阅读,传统读书学习为主要题材。大都还是围绕议论文三要素出题,题型均为主观题,只有2018年有一道客观选择题。议论文阅读题的考点比较集中,最近六年,大都从中心论点的把握,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论证的方法和作用,论据的概述或补充,论证的思路和结构,词语的理解和要点的归纳,论证的语言特色,根据文本和链接的材料进行解读或辨析等方面来拟题考查,有规律可循,有方法突破。经过训练,同学们阅读议论文本的能力可再上一层楼。,(3)备考注意:所选择的阅读材料虽然大都跟学生阅读学习紧密关联,但多引领时尚,内容趋向散文的灵动,文体也不像传统议论文那样论点、论据、论证一板一眼。特别是2016年的链接材料、2018年的链接图
3、表,如果跟文本并排出现,就是“非连”文本阅读了。复习备考时,除了掌握议论文基本的文体知识、熟知议论文基本考点外,还要关注淡化文体特征的非典型性文本阅读,以及侧重说理探究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此类考题设置更加灵活,综合性更强,但万变不离其宗,阅读时要注重深入阅读文本,抓住文本(材料)之间的联系,综合比较分析,合理推断结论。,(续表),第1讲 常考高频考点,真题体验,2018徐州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图表,完成问题。(11分)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 音“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
4、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中心论点、信息筛选与提取、词句含义、理解和辨析,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
5、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6、”?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
7、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考点一】把握中心论点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分),【答案】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类的读书(阅读)需要。(答“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对于议论文来说,探讨的主要问题与中心论点略有区别,但密不可分。前者称为论题。论题是文中主要探讨的话题,而中心论点则是明确精准的观点。因此对于本题,不需要有鲜明的观点,只需通读全文,把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概括出来即可。,【考点二】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2.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2分),【答案】是否证明科技
8、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主要聚焦在“听书”的段落,尤其是第段,结合问号的提示,可以得出答案。,【考点三】理解词句含义,归纳内容要点 3.“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答案】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含义,归纳内容要点。首先找到关键词语“双刃剑”所在的段
9、落,然后从上下文中筛选主要信息,归纳出“双刃剑”的两方面即可。,【考点四】结合文本信息与链接材料,理解和辨析 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 A.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B.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 C.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
10、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D.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与图表信息的综合解读。根据原文中“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可知,A选项偷换了概念,将“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改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考点1 把握中心论点(10年4考:2018.14、2016.13、2015.10、2010.17),201
11、8年14题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2分),【答题步骤】第一步:锁定位置标题:表述完整、不用修辞的表态性陈述句。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则中心论点是开篇第一句;开篇列举现象,则中心论点一般在第二段。结尾:找标志词,比如因此、总之、其实、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第二步:特殊情况三个位置都没有,找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没有过渡句,找分论点整合概括。没有分论点,细读文本,理清论证思路,自己归纳概括(这种情况中考几乎不出现)。第三步:规范答题写下表述完整的表态性质的判断句。,【答题模板】本文的中心论点(主要观点、主要问题、主要主张)是,考点2 信息的筛选与提取 10年2考:2018.15
12、、2013.14,2018年15题 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2分),【答题步骤】第一步:圈画具有指向意义的词,搜索答题区域。第二步:圈画答题区域中符合题干要求的重点(关键)词句。第三步:摘原句作答。 【答题模板】是;的原因是;对于我们应该做到。,考点3 理解词句含义,归纳内容要点(10年4考:2018.16、2016.14、2013.13、2010.19),2018年16题 “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答题步骤】词句含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遇到代词“这”“此”,从上向下查找;遇到修辞,从修辞出发,注意比喻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
13、准确把握词句的情感因素,答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归纳要点:第一步:细读文章或某个段落。第二步:根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舍弃无用干扰信息。第三步:将提取的信息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分条概括。 【答题模板】词的含义是;的表现概括如下:;要做到,概括如下:。,考点4 结合文本信息与链接材料,理解和辨析(10年3考:2018.17,2016.16,2013.16),2018年17题 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答题步骤】在读通原文,读懂图表基础之上三步走(读懂图表的方法见下文小贴士)一找:在原文或者链接表格中找与选项相对应的信息。二比:比较双方是否严格一致。
14、三判断:根据比对结果最终确定答案。,【小贴士】如何读懂2018年考题中的链接图表,2018扬州改编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14分)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
15、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针对训练,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
16、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23日,有删改),【考点一】把握中心论点 1.改编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案】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或者我们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寻找和归纳。很显然,标题是一个表述完整的陈述作者观点的句子。结尾总结论点时,再次出现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徐州市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第三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10 典型性 议论 文本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