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大题步步为营)第一周第1组(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大题步步为营)第一周第1组(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大题步步为营)第一周第1组(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周 第 1 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 ;“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 ;“儿童识字有害”论者
2、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
3、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
4、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5、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2B.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C.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D. 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 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B.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C.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
6、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D.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B.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C.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D. 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答案】1A2A3B【解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 项, “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分析错误,文章提到 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故选 A。【考点定位】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 。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故选 B。3【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8、的观点态度,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健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
9、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 ”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
10、。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
11、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4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
12、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节选自迟子健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 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D.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
13、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5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C5“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儿子两次入狱,老太婆猝然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凉。“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6把马人格化,马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情节、强化情感。用“马”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熟悉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休验。“马”的视角与传统视角相结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必刷题 刷大题 步步为营 一周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