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3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伽利略实验的结果,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任何两种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都会同时着地。,1.学习目标 2.相关资料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11.当堂检测 12.课后作业布置,1.我要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辩论、寻常、信奉”等词语。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重点) 4.我要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
2、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难点),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 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称 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 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逻辑学、教育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伽利略 伽利略1564年出生,1581年 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 1589年,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 教授,年仅25岁。伽利略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主要著作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违( )背 执( )著,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略、磅、栓、拖、释、执,违,奉、宣、萨
3、、妄,wi,zh,辩,gng(更正 更改) gng(更加 更好),d (的确)d (目的)de (他的),信奉:真理:违背:,信仰并崇奉。本课指当时研究科学的人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把他当作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表现了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 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本课指亚里士多德的话。 违反;不遵守。本课指人们指责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人不遵守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宣布:公开:固执:胆大妄为:,公开正式告诉(大家)。本课指伽利略告诉学生们他试验的结果以及要公开试验。 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本课指伽利略面向人们做的一次试验。 (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
4、变通。本课指人们认为亚里士多德根本不可能有错,而伽利略的执著却是固执己见的表现。 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本课指伽利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激起了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们的不满。,违背 违反,都表示不遵守、不依从,向所要求的反面去做,都是动词。 “违背”侧重表示背离或不遵守,语义较轻;“违反”侧重表示不符合或从反面去做,语义较重。 1.当人类的行为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时,便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受到处罚。,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串珠问题: 1.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故事? 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
5、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 3.在伽利略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读书时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于铁球着地的观点提出质疑。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证实亚里士多德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伽(ji)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为什么要写伽利略学生时代的表现? 伽利略在学生时代就能提出“很不寻常”
6、的问题,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为下文他大胆质疑作了铺垫。,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不容更改”说明了什么? “不容更改”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话被研究科学的人视为真理,是不容别人怀疑的,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言论已深入人心,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极高。,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是怎样推理的?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伽利略先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然后依照把1磅重和10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或“看作一个整体”分两种情况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
7、伽利略是一个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人。,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伽利略为什么要做两次宣布?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试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wng)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zh)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描写人们的议论,对表现伽利略有什么作用?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人们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七 单元 25 两个 铁球 同时 着地 课时 课件 新人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