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pptx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pptx(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1.内力作用及表现形式 读内力作用形式表达图(图12-1),回答问题。,(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_。,(2)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三种表现形式。图中甲、乙为_ 造成的,丙是_ 的表现。,图121,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3)结果:使地表变得_。,断裂带,褶皱山脉,甲,海陆变迁,丙,地壳深处,高低不平,2.板块运动与地貌 (1) 地球仪 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图12-2),完成下列内容。,图122,(1)补全图甲中板块的名称。_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 板块与非洲板块的 边界,红
2、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 处,地壳比较活跃,多_。 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 ,地壳比较稳定;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块与 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由图乙可知,海沟属于 边界,海岭属于 边界。,非洲,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亚欧,消亡,生长,交界,火山、地震,内部,南极洲,消亡,生长,3.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读图12-3,完成下列问题。,图12-3,(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作用、 作用、搬运作用和
3、 作用等。 (2)图甲中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3)图乙是 ,其形成原因是 ,分布于 。图丙是 ,其形成原因是 ,多分布于 。 (4)图乙所示的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 面积最大。图丙所示的地貌,以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 较为典型。,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堆积,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三角洲,流水堆积,河流入海口,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干旱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12-4),回忆基础知识。,图12-4,(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 、B 、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 。 (2)图示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4、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填数码) (3)图中被称为“岩石之本”的是 ,它来自上地幔中的 ;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的是 。,沉积岩,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岩浆,软流层,沉积岩,(4)写出图12-5中各代码代表的地理事象。(其中丙为沉积岩),图12-5,甲为 ,乙为 ,丁为 。 为 ,为 、侵蚀、搬运、 和固结成岩作用,为 ,为 。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圈、水圈和 圈等。,岩浆,岩浆岩,冷却凝固作用,变质岩,风化、堆积,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大气,生物,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
5、和垂直运动。,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续表),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3.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命题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 . 2017江苏卷 图12-6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12-6,(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
6、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所以B正确。,(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 A.1 B.2 C.3 D.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命题点二 板块分布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2 . 2016北京卷 图12-7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平顶海山 ( ) A.为褶
7、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图12-7,D 解析 图示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火山,随板块移动海拔下降,顶部主要受海浪等外力作用形成平顶形态,最后整个山体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续表),(续表),(续表),(续表),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12 营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课件 新人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