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案.doc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7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4.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热点题型一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例 1、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
2、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A 【提分秘籍】(1)原因 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 历史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主要原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男耕女织”的变化:大量物美价廉的洋纱和洋布涌入中国,取代了土纱与土布,冲击了家庭手工2业和城市手工业,使传统的“耕织”分离。 “自给自足”的变化:列强大量收购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减少了自给自足的成分。 “闭关锁国”的变化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影响 自然经济解体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提高,但是中国经济同时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方法技巧】 1.从发展变化角度考查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促使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高考命题对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影响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解答此题时,注意从
4、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及新经济因素 产生的知识分析。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方法技巧】1.从洋务运动的内涵角度命题。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打着“自强” “求富”的旗号,实践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主张。解题时需结合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来分析。 2.从近代化角度命题。洋务运动采用机器生产,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
5、堂等,从经济、技术、军事和教育等方面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高考多从近代化角度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特点及影响,解题时注意紧扣时代特征,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 3.从思想碰撞与交融角度命题。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使“师夷长技”付诸于实践,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构成一定的冲击,中西方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解题时需从世界发展潮流角度,紧扣时代特征认识。 【举一反三】 3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 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
6、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 B. C. D. 【答案】A 热点题型三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例 3 (2018 年江苏卷文综历史 6)6.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 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
7、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4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 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 B 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 C 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 D 项错误。【变式探究】下表展示了 1914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 383.58 10 4.92 1915 2 097.34 9 3.30 1916 2 062.07 4 1.42 1917 1 559.43 8 5.47 1918 1 334.08
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 19141915 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 1920 年的投资高潮 【答案】C 【提分秘籍】1.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5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
9、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等举措。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抗日战争、区域开发、工业布局以及民族经济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变式探究】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 之组织” ,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
10、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答案】C 【提分秘籍】(1)促进因素 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6(2)
11、阻碍因素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方法技巧】1.创设新情境,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考一般会通过不同材料创设情境,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政府政策
12、、政治运动等方面考查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复习备考时应注意结合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分析等。 2.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流思想角度命题。 “实业救国”思想是一种进步社会思潮,是近代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的救亡方式。实业家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时应结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社会环境分析。 【举一反三】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挤压
13、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B. C. D. 【答案】B 1.(2018 年江苏卷文综历史 6)6.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7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 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 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
14、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 B 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 C 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 D 项错误。 1.(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4)(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1953197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 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材料二从 1973 年 11 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
15、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 1975 年底,达 1850 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 189%,联邦德国 127%,法国 26%,英国 191%,意大利 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1)材料一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 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 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不同。(2 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
16、原因是什么?(2 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8(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 分)【答案】 (1)经济高速增长(2 分)。凯恩斯主义(2 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2 分)。(2)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2 分)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4 分)(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17、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 (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 30%,法国 52%,联邦德国 59%,日本 98%等” ,反映的是经济高速增长。第二小问,由材料一“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可知,其理论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第三小问,结合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可知,该理论的内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 年代物价上涨,30 年代物价下跌。第二小
18、问,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第三小问,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当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所以无论怎样干预都无法解决问题。第(3)问,结合以上材料可知,经济政策或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1.(2016 年海南单科卷历史 15)19 世纪 70 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 年降至 38左右,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19、 B 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答案】A9【考点定位】晚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对外贸易2.(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7)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中国传统经
20、济解体,并不是店铺增多,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民众开始使用洋货,并不是抵制,故 C 项错误;外来技术的传入破坏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 D 项错误。【考点定位】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外国经济侵略影响3.(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文综历史 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10【
21、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4.(2016 年全国新课标 3 卷文综历史 28)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说法
22、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B 选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小农经济在此时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直到近代结束还深受影响;D 选项材料体 现不出关税的问题,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从鸦片战争开始,时间点上也不符合。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从城市化的作用、影响城市化的因素以及城市化模式的类型等角度归纳回答。【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现代城市化。1.(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1)1938 年 1 月,国民政府为管理
23、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答案】A【考点定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作用112.(2016 年全国新课标 3 卷文综历史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热点 题型 秘籍 专题 17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变动 资本主义 曲折 发展 教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