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课件.pptx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六议论文阅读课件.pptx(5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续表),(续表),【考情总结】 (1)考查特点:近几年议论文阅读呈现隔年考查的趋势(连云港近5年必考)。淮安中考近5年考查了3次(2018/2016/2015),分值在4题16分左右;宿迁中考近5年考查了4次(2017/2015/2014),题量在3-4题,且分值由原来的8分左右提高至2017年的4题12分;连云港中考近5年考查5次,题量7题12分左右(2017年为5题19分)。(2)选材特点:从选材特征上看,阅读材料全部为课外文章,以新时代网络学习与阅读,传统读书学习为主要题材。(3)考点分布:大都还是围绕议论文三要素出题,题型均为主观题。议论文阅读题的考点比较集中,
2、最近五年,大都从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论证的方法和作用;论据的概述或补充;论证的思路和结构;词语的理解和要点的归纳;论证的语言特色等方面来拟题考查,有规律可循,有方法突破。,(续表),(续表),(续表),第1讲 理解概括、词语含义、分析论据、论证方法,真题体验,【考点一】 文章理解概括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4分),【答案】给予平静与慰藉;提供民族精神典范(智慧、风范等);帮助形成一致审美方式(帮助获得古典韵致);给予心灵滋养。,【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由文章第段的“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第段“他们的生命与
3、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第段“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以及第段“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中组织答案。,【考点二】 理解词语含义 2.第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4分),【答案】央视面向大众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联系文本段我们可以得知,写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大众喜爱。,【考点三】 分析补写论据 3.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
4、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答案】判断:放在A处。理由:(示例一)(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第段讲“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而材料写的是王海军个体对诗词的热爱,材料证明了观点,所以放在A处比较合适。 (示例二)(从结构安排看)第段开头“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示例三)(从句群内部逻辑看)第段最后一句的“慰藉”与材料中的“潸然泪下”相互呼应。 (示例四)(从人称指代看)第段,在最后一句“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中“他们”指的是读诗的个体,而第段中的“他们”指的是文学巨匠与大师,材料
5、中的王海军是个体现象。,【解析】考查辨析观点与事例间的关系能力。首先明确材料的写作内容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热爱诗词,并有不错的成就。而第段的中心句是“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所以应该放在这里。,【考点四】 论证方法及作用 4.第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6分),【答案】内容上:借康震的话总结观点(升华主题)。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结构上:回答了第段问题(或呼应标题,或为下文呼吁行动作铺垫亦可)。表达效果上:引用名人的话,权威有力,增强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首先引用康震的
6、话肯定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强调了这是民族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这样的议论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处,是对全文的总结。再者,这一观点又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康震作为教授,用他的话证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考点1 文章理解概括,技法精讲,【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的? (2)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3)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 2.审题要点 (1)仔细审题,从题干中找出关键字眼,确定搜索的范围和答题方向。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论点,从题干中的关键内容中搜索筛选信息,进行理解作答。,答题思路 1.根据题干中内容及表达的主要意思,找出关键字眼,确定搜索的范围和答题方向。
7、 2.阅读文章内容或部分段落,最终确定作答区域,然后根据论点,筛选主要内容。全文范围:找文章的首段和尾段中含有与题干要求相关的词句,明确中心论点。再紧抓每段的第一句话或段尾总结性语句,找到分论点。还要注意表关系、总结性的关键词,如“因为”“所以”“总而言之”“一般来说”等。段落范围: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找到题干要求的段落范围,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给段落分层,筛选出需要的内容。,考点2 理解词语含义,技法精讲,【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句中加点词指的是什么? (3)文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审题要点 (1)仔细审题,确定考查角度是指
8、代内容还是词语含义。 (2)找到词语在文中的位置,根据语境或上下文内容作答。,【答题思路】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先搞清其字面的意思或原意,再根据其与上下文 的关系及上下文的内容加以解释。 2.理解句义 (1)要搞清句子的字面意思。 (2)要联系上下文,从中找答案。 (3)要从其与论点的关系上去理解。,3.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先表态,不能删,再讲理由。 理由组成: (1)解释原词义。 (2)说明该词在句中的作用。因为此类题中所标出的加点词,大多是关键性、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所以,分析作用时,不仅要说明其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还要从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9、,考点3 分析补写论据,角度一 分析论据,【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2)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2.审题要点 (1)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干中的论据材料,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把握其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2)将提供的论据材料和文章相应的内容进行对照分析,看其与哪一段相吻合。 (3)结合段落内容与材料的内涵进行阐释。,【答题思路】 解答分析论据应该放在哪段或哪则材料适合作为论据类试题。 首先,把握本文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其次,分析材料,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看材料是人物事迹还是名言、传说等
10、,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最后,将材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可以作为全文的论据,根据论证思路安排其位置即可;找与之表达相近的段落中放置,材料的观点与分论点与文章某个段落中的观点相似,则表明该材料仅能作为这一段的论据,放在这段论点前后均可;如材料的观点与中心论点、分论点都不相同或没有联系,则表明该材料不能作为这篇文章或某一段的论据。,【答题模板】 1.作为论据的材料突出了,与段论证的观点相一致,所以应该放在段。 2.材料着力论证了,与文中的观点一致,所以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角度二 补写论据,【审题
11、指导】 1.常见题型 (1)模仿第段画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2)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论据。 2.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补写”“论据”“中心论点”“补充”“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等字眼。 3.审题要点 (1)仔细审题,看清题干要求为全文还是某段或某句话补写论据。 (2)注意要补写论据的类型。同时要注意论据要与论点一致,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表述力求简洁流畅,补写的论据形式及繁简、句式要与原有论据相似。,【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中心论点,选取与论点相关的补写素材,如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补写论据一定要与论点一致。 第二步:审清题干要求,确定补写内容。 事实论据,补写内容要表现
12、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进行补写。注意人物要准确、具体,具体描写事件的起因或行为方式,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符合论点。 道理论据,补写内容要突显能论证论点的名家之言、俗语、传说等。所写的名言、格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原文时要照抄,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第三步:整合语言,补写作答。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讲述一件事或一个道理来论证文章的论点。思路要清晰,语言要通顺流畅。,考点4 论证方法及作用,技法精讲,【审题指导】 1.常见题型 (1)某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第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最突出的论
13、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请你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对画线句进行简要分析。 (5)文中开篇举的例子(结尾引用的话语)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审题要点 (1)审题审清楚“使用哪些论证方法”和“主要使用哪种论证方法”,以备自己正确作答。多种论证方法作答时可以合并表述。 (2)要把论证方法跟修辞方法、说明方法区别开来。比如对比论证和对比、作比较要区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要区分。 (3)答论证方法的作用,首先在那句前面或后面不远处找到要论证的道理,再套用议论文论证方法的作用公式进行表述。,【答题步骤】 1.细读画线句子或者题干中指明的段落,准确判断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 2.在原文中画线
14、句上面或者下面标画出所论证的道理。(一般不自己概述) 3.套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答题模板】 运用了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举了事例),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怎么样。,针对训练,具体内容见Word版资源“专题12 议论文阅读”,第2讲 中心论点、段落作用、论证思路、赏析语言,真题体验,2018无锡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古往今来
15、,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宏,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议论文 阅读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