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第四讲对联及其他传统文化课件.ppt
《2018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第四讲对联及其他传统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语文名师复习第四讲对联及其他传统文化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四讲 对联及其他传统文化,语文,1了解对联这一重要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2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种类、特征、文化典故等等。 3熟悉中考对联的几种题型。 4掌握有关对联题型的答题方法。 5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节日、节气、称谓、礼仪等传统文化形式。,一、对联常识 对联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1对联种类(1)按功用可分为:春联、节日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寺庙联、题赠联、趣巧联等。,(2
2、)按艺术形式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等。 2对联特征 (1)字数相等。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2)结构相同。对联的上下联要求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并列对并列等。,(3)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要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等。 (4)节奏相合。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必须是相同的。 (5)平仄相反。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做到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但一般情况下
3、,对考查平仄方面的要求没有这么严格。 (6)语意相关。这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对联的内容关联可分为三类:正对(上下联内容相类相关)、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对相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连贯相承)。,3对联禁忌 (1)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相同。 (2)忌“同字”。上下联中不可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可改为:“科学能致富”对“艺术可修身”。 二、题型与方法 1命题形式 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对联链接;对联配对;对联撰写;对联赏析。,2答题方法 补写对联一般使用拆合法。所谓拆合法就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
4、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下联。(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解答思路:用拆合法来应对,“平山堂下花似锦”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它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雷峰塔”等一大串;“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似海、草如茵”等等。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似海”“雷峰塔旁草如茵”等好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中考 语文 名师 复习 第四 对联 其他 传统文化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