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维新8_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
《治维新8_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维新8_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案人民版选修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重点: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日美亲善条约的影响。2.难点: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1原因(1)生产力提高,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2表现(1)城市 形 成 了 以 大 阪 、 江 户 、 京 都 为 中 心 的 全 国 商 品 流 通 网 络 。 商 业 资 本 和 高 利 贷 资 本 有 所 发 展 。 )(2)农村: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
2、工人。出现新兴地主,出租土地,征收地租。3影响(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新兴地主。(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少数人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3)有些商人获得了购买武士头衔和参与藩政的特权,成为新兴阶层。知识精讲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1)经济上: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政治上:引起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社会基础。知识点二 人民的抗争1农民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到残酷的剥削,生活在死亡线上,反抗斗争此起彼伏。22武士
3、大盐平八郎起义(1)领导:中下级武士。(2)地点:大阪。(3)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4)影响 武 士 主 动 联 合 农 民 和 城 市 贫 民 进 行 暴 动 , 这 在 日 本历 史 上 是 第 一 次 。 暴 露 了 幕 府 政 权 的 腐 朽 和 无 能 , 幕 府 政 权 的 权 威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 全 国 各 地 纷 纷 效 仿 , 幕 府 的 封 建 统 治 摇 摇 欲 坠 。 )3大名(1)代表:萨摩、长州等地的大名。(2)措施: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4天皇天皇也乘机利用反幕府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知识点三 佩里叩关1概况(1)1
4、853 年 7 月,佩里率领舰队来到日本,用武力胁迫日本接受美国的要求。(2)1854 年 3 月,幕府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2影响: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1)政治上: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内政受到干涉,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上日本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和各藩的财政更加困难。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3)阶级上: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归纳总结 19 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的内忧外患。(1)内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幕府统治遭到农民、中下级武
5、士、新兴资产阶级、西南各藩的反对,封建统治动摇。(2)外患:1853 年的“黑船事件” ,1854 年的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的大门被打开,日本开始沦为欧美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知识点四 倒幕运动1原因3(1)面对外来侵略,攘夷论成为日本民族革命的旗帜。(2)幕府政权对内镇压国内人民起义,对外屈从于侵略者的淫威。(3)“安政大狱”打破了改革派大名的幻想,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以武力夺取政权,推翻幕府的统治。(4)长州藩、萨摩藩的大名结成军事同盟,初步改变了倒幕派与幕府的力量对比,奠定了倒幕运动顺利发展的基础。2过程(1)“奉还大政”: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假意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
6、的请求;同时准备武力反扑。(2)“王政复古”:倒幕派宣布废除幕府体制,新成立的天皇政府为唯一的合法政府。(3)倒幕战争:通过 1868 年的鸟羽、伏见之战,倒幕军大获全胜。3结果(1)德川庆喜投降,幕府政权被摧毁。(2)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新政权得到巩固。易错辨析 倒幕运动不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为它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结果也是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这场运动的出发点也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而是要推翻卖国求荣、腐朽没落的幕府统治。4主题一 幕府统治的危机【史料探究】史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7、太宰春台经济录拾遗史料二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多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 2 600 余次,而 18541867 年就发生 319 次。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史料三 1853 年佩里登陆思考(1)依据史料一,指出“诸侯”与“富商”的关系,并说明其反映的经济现象。(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信息?(3)史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答案 (1)关系:“诸侯”对“富商”有一定依赖性。说明当时日本商业资本发展程度较高。(2)反映了日本下层人民群众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加剧。(3)黑船事件。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史论归纳】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1
8、时代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改革的必要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的内忧外患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1)内忧政治:幕藩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外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3改革的可能性(1)内部条件具备政治前提: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并成为领导者;武装倒幕,建立了明治新政府。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和发展。思想条件:中下级武士中的有识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2)外部条件有利:西方列强对中国
9、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的改革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主题二 倒幕运动【史料探究】史料一 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 史料二 见右图思考(1)史料一中的“血性之人”主要是指哪些人?史料一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反映出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2)史料二图中反映的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倒幕派发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战役的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中下级武士。摆脱民族危机,力争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2
10、)“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控制国家政权。(3)推翻幕府的统治,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倒幕军取得了胜利。倒幕派力量强大并取得了天皇的支持;幕府统治没落,军队人心涣散。【史论归纳】倒幕运动胜利的主客观原因1客观鸟羽、伏见之战6(1)幕府统治腐朽没落,不得人心。(2)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城市暴动不断,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3)列强无暇顾及,并且在日本利益争夺中矛盾重重。2主观(1)倒幕派进行联合,组织自己的武装,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2)倒幕派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3)利用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治优势,舆论导向有利于倒幕派。(4)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在日本的逐渐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119 世纪
11、中期,日本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表明了( )日本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日本幕府封建势力壮大日本封建统治逐步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A B C D答案 C解析 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幕府封建统治起瓦解作用。2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 “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B手工业得到发展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答案 D解析 “新的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73如图是幕府统治下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德川幕府之所以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A区分四个阶层,便于管理B便于控制与剥削下层群众C巩固
12、封建统治秩序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根本目的,四个选项最能反映根本目的的是 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419 世纪上半期,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最有力的依据是( )A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B工商业者对幕府的限制日益不满C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D大盐平八郎在大阪领导武装起义答案 D解析 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是其统治的基础,大盐平八郎属于下级武士,他所领导的起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说明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大盐平八郎领导的武装起义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5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维新 _1 走向 崩溃 幕府 政权 人民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