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9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7 年中考文言类阅读与理解(2017安徽中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 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斯是陋室 斯: 这 (3)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16、翻译下列句子。 (4
2、 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或曰:“陋,如之何?”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 【甲】 【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和“君子居之” 。 (用原文语句填空) (2 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 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2017北京中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3、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天时不如地利 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 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C. 环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 池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2 分)委而去之 翻译:_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
4、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 ,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2分)【链接材料】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
5、节矣,请报之。 ”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更”改正。“节”节制。“劝”勉励。“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囿”古地名。“没”古地名。答:_4.答案:C【解析】4 题中 A 项“时”意思分别为“时令”和“时间” 。B 项中分别为“和睦” “和煦” 。C 项中同为“胜利” 。D 中分别为“护城河” “池塘” 。5.答案:(守城者)弃城而逃【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6.答案:乙【解析
6、】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意思。7.答案:得道多助【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得道多助” ,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共同”二字的含义。(2017泉州中考)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 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7、。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 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 ,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注: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不售:不中。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8、。(4 分)四时俱备 俱 夕日欲颓 颓 3或好作诗古文 或 恐因愤激之久 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分)(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3 分)8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4 分)答案:5(2 分)B6.(4 分)(1)全,都 (2)坠落 (3)有的人 (4)担忧,恐怕7(6 分)(3 分)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自”、“复”“与”各 0.5 分) (3 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
9、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务”、“省”各 0.5 分)8.(4 分)(4 分)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意思对即可。)附:【乙文译文】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
10、,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2017福建中考)【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
11、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1)沿溯阻绝 溯:_ (2)属引凄异 引:_(3)不及返顾 顾: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4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
12、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 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 分)答案:6.(4 分) (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7.(3 分)A8.(4 分) (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9.(5 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
13、:危壁出泉;疏竹掩映说明:意思答对即可。(2017 甘肃兰州中考)【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 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14、。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厚币:丰厚礼品。饰非:作假骗人。(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有时候 自子之居即墨也 任职 封之万家。 封赐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15、。(标两处)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4)回答下面问题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生活琐事 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 自己的受蒙蔽 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先概括作答。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2017庆阳中考)【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16、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
17、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
18、获辎重甲兵无算。(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肉食者鄙小惠未徧再鼓之,必走势如疾雷不及掩耳(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4) 【甲】 【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答案:(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6通“遍” ,遍及、普遍。击鼓进军。 快,急速。(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
19、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4) 【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 (1 分)略写战争过程;(1 分) 【乙】文详写战争过程。(2017广州中考)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20、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欲穷其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C、停数日,辞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果,寻病
21、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 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答案:9.B 10.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
22、乱,带着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711.A(2017广东中考)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3、。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 分)(1)躬耕于南阳( ) (2)夙夜忧叹(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1)躬:亲自(2)夙:早晨(3)慢:怠慢】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 分)关注点:苟全、闻达、两个“于” 、句子通顺;错漏 1 处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 (2)这就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中 语文试卷 精选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