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北省荆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1.“Its not just a planet,Its our ho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回答下题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总星系包括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故 B 项能正确反映三者之间的关系。2.下图示意的是太阳系中彼此相邻的四颗行星,其中 c 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 1.5亿千米。据此完成问题。 图中 a、b、c、d 四颗行星分
2、别代表的是( )A.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B.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C.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D. 金星 水星 地球 木星【答案】C【解析】【分析】- 2 -日地平均距离约为 1.5 亿千米,c 是地球。【详解】图中 a、b、c、d 四颗行星中,c 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 1.5 亿千米,是地球。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四颗行星分别代表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C 对。A、B、D 错。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 GPS 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3、A. 四川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北平原 D. 青藏高原4.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D.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答案】3. D 4. D【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3 题详解】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故 D 正确。【4 题详解】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 正
4、确。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 错误。B、C项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排除。5.2017 年 8 月 8 日,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四川九寨沟 (北纬 33.20,东经103.82)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完成下题。- 3 -据材料可知,这次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答案】A【解析】据材料知,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地壳陆地上平均厚度 33 千米,震源最有可能在地壳。故选 A。【点睛】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整个
5、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 33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6.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A. 太阳能 B. 石油 C. 核能 D. 风能【答案】C【解析】核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因此与太阳辐射能无关,C 正确。太阳能、石油、风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7.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圈层 A、B、C 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答案】D【解析】【
6、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各圈层结构的位置关系。【详解】C 层位于最下层,为岩石圈;B 层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为水圈;A 层渗透于岩石圈顶部、整个水圈和大气圈底层,为生物圈,故 D 正确。- 4 -8.地震发生时,当地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A. 左右摇晃 B. 上下颠簸 C. 先晃后颠 D. 先颠后晃【答案】B【解析】地震发生时,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但纵波可以通过液体、固体和气体,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故游泳的人只会受到纵波影响感到上下颠簸,故 B 正确。9.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B.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7、C. 研究地层和他们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历史和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D. 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答案】B【解析】【详解】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中,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A 正确。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B 不正确。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历史和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C 正确。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D 正确。10.下列关于地质年代从先到后顺序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B. 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C. 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D. 泥盆纪-石炭纪-二
8、叠纪【答案】B【解析】【详解】关于地质年代从先到后顺序的排序,不正确的是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应是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B 不正确。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A 正确。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C正确。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D 正确。【点睛】地质年龄的先后顺序,从古至今,依次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11.下列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古生代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形成联合古陆。B. 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 5 -C.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D.
9、 新生代时期,开始出现小型哺乳类动物。【答案】D【解析】【详解】关于地球各阶段历史演化特点的叙述中,古生代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形成联合古陆,A 正确。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是重要的成煤期,B 正确。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C 正确。新生代时期,是大型哺乳类动物和人类时代,D 不正确。12.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的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下列关于期间生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A. 古生代-鱼类和蕨类 B. 前寒武纪-蓝藻C. 中生代鸟类 D. 中生代三叶虫【答案】D【解析】【分析】古生代的前寒武纪是蓝藻繁盛时代,古生代的泥盆纪是鱼类和蕨类时代。石炭纪和二叠纪是两栖类的繁盛
10、时代。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时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和鸟类时代。【详解】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的说是生物的进化史,古生代的泥盆纪生物是鱼类和蕨类,石炭纪和二叠纪是两栖类的繁盛时代,A 正确。前寒武纪是蓝藻繁盛时代,B 正确。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和鸟类时代,C 正确。三叶虫出现在寒武纪、奥陶纪时代,D 不正确。13.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 ,回答问题。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A. 低纬度的对流层 B. 中纬度的平流层 C. 高纬度的对流层 D. 高纬度的平流层【答案】B【解析】- 6 -根据所学知识,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
11、随纬度不同厚度不同,低纬度上界为 17-18km,中纬度为 10-12km,高纬度上界为 8-9km;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观察图可知,该层下界为 12km,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应为中纬度平流层,所以答案选 B 项。14.下列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层,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流层的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大B. 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C. 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短波辐射D. 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答案】A【解析】【详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的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小,A 不正确。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下降,
12、B 正确。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短波辐射,C 正确。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D 正确。15.下列波长的太阳辐射如果大量到达地面,对人体造成损伤最大的是( )A. 可见光 B. 红外线 C. 紫外线 D. 无线电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见光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对人体的损伤很小,故 A 错误;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由于其波长较长,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故 BD 错误;紫外线如果大量到达地表则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伤害。故答案为 C。16.关于大气的削弱作用,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B. 大气
13、的散射作用没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一般呈蔚蓝色。C. 大气的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D. 晴朗的天气,晚霞一般呈现红色,这主要是大气的反射作用导致的。【答案】C【解析】【详解】关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A 错误。大气的散射作用有选择性,主要散射蓝色光,晴朗的天空一般呈蔚蓝色,B 错误。- 7 -大气的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C 正确。晴朗的天气,晚霞一般呈现红色,这主要是大气的散射作用导致的,红色光穿透力强,D 错误。【点睛】大气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荆州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