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10 月月考试卷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 、 “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 。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课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B.
2、“义门陈氏”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C.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答案】A【解析】据材料“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朝廷表彰义门陈氏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陈氏家族的宗族关系牢固,受到朝廷表彰,其目的在于宣扬宗法关系以维护封建统治,故 A 项正确;“义门陈氏”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在于其浓厚的宗法关系色彩,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陈氏家族的宗法关系的影响,未涉及儒家思想,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朝廷对陈氏家族的表彰,不能反映教化百姓的问题,故 D 项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
3、” ,学生可以理解为宗法关系的色彩浓厚,宗法关系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有很大帮助,故朝廷表彰义门陈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 “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 , “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 导致了地方割据- 2 -B.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C.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据材料“一种分权统御制也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4、知,这说明钱穆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导致地方分权,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 D 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元朝行省制度没有导致地方割据,故 A 项错误;行省制不等于分封制,不是分封制的复辟,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行省制度“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 ,不是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 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关键信息出发, “分权统御制也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 ,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其含义,这说明钱穆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导致地方分权,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 “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
5、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 ,并不明智。 ”由此美国A. 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 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C. 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D. 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据材料“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并不明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主张,美国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党制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公民自由权利的问题,故 D 项错误。故选A。4. 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
6、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 。以上材料表明A. 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B. 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C. 洋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3 -D. 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拳匪四起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体现了义和团对长青县带来的严重破坏,未涉及到清政府的态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义和团的行为体现了其破坏性,故 B 项正确;依据材料“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可知, “拳匪”是指义和团而非“清教势力” ,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全国国民对义和团的态度,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7、列强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5.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 ”题干“”处省略的内容是A. 民主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B. 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政治革命C. 政治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D.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要推翻满洲贵族清王朝的统治,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要解决以土地为中西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就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故排除 ABC,所以选 D。6.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
8、:“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在此,梁漱溟A. 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 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 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 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答案】D【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 ,即体现对五四运动的肯定;“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即体现“要讲求民主法治原则” 。综合起来看,材料主旨,即应该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相关,排除。- 4 -点睛:材料“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 “也
9、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是解题的关键。7.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基于此,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认识是A. 爆发具有偶然性B. 失败具有必然性C. 意义具有深远性D. 教训具有深刻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巴黎公社发生时,法国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展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条件不
10、成熟,故巴黎公社失败具有必然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讨论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问题,故 A 项错误;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意义重大,但是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教训问题,故 D 项错误。故选 B。8. 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网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 。下列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反映建国初期的基层民主选举B. 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C. 选民证见证了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D. 选民证是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统一印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
11、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所学可知,图片材料反映了 1953- 5 -年新中国实行第一次全民基层普选的情况,故 A 项正确;宣传画和选民证被普通村民和市民收藏,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故 B 项正确;选民证是公民具有选民权的重要凭证,也是体现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依据,故 C 项正确;当时选票印发是根据1953 年选举法进行的,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87 年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统一大业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基层民主建设9. 1995 年 6 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 。2007
12、年7 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 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B. “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C.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 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 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运用。根据材料可知,1995年 6 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 ,到 2007 年 7 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B 正确;材料体现的杂志看法的变化而不是理念发生变化,
13、排除 A;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杂志看法的变化而不是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排除 D。所以选 B10. 毛泽东认为:“1950 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 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 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 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1950 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CD
14、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 B 项错误。所- 6 -以答案选 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1.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 25 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A.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 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 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D. 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中既有对峙又有对话,即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达成谅解说明矛盾也可以调和,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不仅有对峙也有对话,选项 B 不
15、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势力范围方面的信息,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既体现了对峙又体现了对话。12. 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A. 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B. 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C. 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D. 两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苏关系属于同盟关系,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
16、营;由题干 “中俄关系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可知从原来的中苏盟友变成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C 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中苏关系和中俄关系的比较,没有体现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对外关系,排除 A。题干没有体现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且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 B。中国的意识形态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13. 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 ”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 ,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 7 -易数主。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 封
17、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种现象是指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 项正确。题干强调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与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 AC。题干强调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源,与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无关,且中国古代农业耕作的方式是精耕细作,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14. 有学者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A. 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C. 工业革命
18、的兴起D.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它使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了密切联系的整体,故 D 项正确;A 项与世界史的含义不符,排除;B 项是 19 世纪 70 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时间不符,排除;C 项是在 19 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点睛:材料“1500 年前后”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15.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 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 ”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A.
19、 阻碍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 带来了两大阶级的对立C.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D.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产力- 8 -【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了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社会问题尖锐,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选项 C 只适合材料中的“另一边”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非破坏了生产力,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6.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
20、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 ,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A. 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 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C. 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D. 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答案】C【解析】由甲的“近代化”可知其是运用近代化史观评价;由“人民的鲜血” 、 “大卖国贼”可知乙从革命的角度评价;由“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 、 “
21、世界各国的一员”可知以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丁从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而关注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史观,故正确答案为 B。17. 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A. 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B.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答案】C- 9 -18. 1955 年 11 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各种票证,1993 年 2 月后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票证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A. 经济管
22、理体制的变化B. 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C. 所有制形式的变化D. 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票证的使用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票证的废除体现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均属于经济管理体制,所以经济体制的变化体现了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管理体制的变化而非生产结构的变化,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所有制形式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并未的变化,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产品分配方式未变化,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19. 1986 年 7 月 12 日, 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葛洲坝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