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永城高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2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我国的家训文化最早产生于周代,之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古人一方面强调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向贤德之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身体力行,将家风形成文字,使之能够代代相承。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
2、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
3、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风熏陶深深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影响颇为深远。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
4、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 2 -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家训文化在周代就已经产生,家训文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如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
5、族风气等。B.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C.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丰富,在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均有其行为规范,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D. 传统家训文化教育,讲求的不外乎是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三方面结合。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举女诫 颜氏家训 家范家训代表著作之例,旨在论证家训文化早已有之。B. 文章论证了发掘家训文化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文化精神、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C. 文章阐述古代家训的劝导性功能和强制性作用,旨在论证古
6、代家训强调礼与法并重。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正反论证,有力地阐述了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纲五常”强调君、父、夫分别为臣、子、妻的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旨在以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B. 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所学校。这一理念与古人讲求以身示范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基本一致。C. 优秀的家风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D. 进一步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施教导民、上下和合的良好局面,是使精神文
7、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前提。【答案】1. A 2. D 3. C- 3 -【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 项,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内心、精神、思想及其生活”说法不正确,原文在“潜移默化”前有“曾经”加以限制。C 项, “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倾向”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它还包括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D 项, “不外乎”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主要体现在” 。故选 A。【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
8、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正反论证”说法错误,文章没有进行反面论证。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
9、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将成为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与“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思不一样,前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未然,后者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已然。故选 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
10、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4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
11、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一穗三餐韩春荣素玉挎了大荆条筐。得挎个大的,万一捡到的东西多呢,筐里还放了把小镐,万一能从田鼠洞里扒出东西呢。素玉挎着大筐在田间慢慢逡巡,看见什么捡什么,萝卜叶子捡进来,嫩些的苦菜薅下来,捡到两个青棉花桃子,捏捏没捏动,放进筐里,回去在窗台上晒两天,不咧嘴也能捏开,棉瓣撕巴撕
12、巴,就是棉花。素玉看见一小片苣荬菜,叫了声哎哟,忙撂下筐一阵刨。可转了老半天时间,筐里还是一层薄薄的绿。田鼠洞看到两个,已被人扒过了,翻到了根儿,土上有些粮食碎壳,挑了几个捻过,都是空的,一粒粮食也没剩下。夕阳毫无顾忌地红,明天又是大晴天呢。素玉看了会儿夕阳,只好回家。低着头,一步步跨过田垄,或顺着田垄,看着一根根一拃高的高粱茬子。忽然,她站住了,迅速瞄瞄四周,附近没人,她快走几步猫下腰。那穗高粱肥得很,红透了,懒懒地躺在垄沟里。素玉把它轻轻放进筐里,又看看垄沟有没有散落下米粒,没有,这是一穗完整的高粱。素玉想,它就是特意等着我的,它掉下来时没人发现,躺在这里几天,也没被发现。到家,素玉把俩棉
13、桃放到窗台上,进了屋,看了眼灶前被火光映得脸庞通红的大闺女,笑了下,不声不响把高粱穗放到衣柜上,用水壶挡住。又到厨房把筐里东西洗净,放进碗里端上饭桌。晚饭烙的锅贴儿,干地瓜秧磨的面,有些甜,配上白菜汤,野菜蘸大酱,孩子们都吃出一头汗。饭后,大闺女搬走炕桌,另几个孩子歪在炕上打着水嗝。素玉卸下柜盖,反放在炕上,把高粱穗拿过来,孩子们立刻眼睛一亮,不由往前凑了凑。鱼干儿说:“妈,你哪儿弄来的呀?”她说:“还不是捡的,有空儿就得出去捡。 ”她拿着擀面杖细细擀,高粱粒一颗颗脱出来。大闺女说:“妈你咋不用饭桌擀?”她说:“饭桌裂了缝,不平整,还伤漆,柜盖子又平又厚实,你老祖宗留下的柜可是邦邦硬的。 ”她
14、把擀高粱的过程拖得比较长,这活儿不- 5 -累,孩子们也乐得看,鱼干儿还把没脱去壳的高粱粒从壳里挤出来。第二天素玉去地里转回来时,刚拐进街口,就看见老蔫,老蔫说:“新高粱米,真香,香一条街。 ”她笑着说:“是呀。 ”迎着香味进了院子,进了屋,对大闺女说:“多烧个开,多焐一会儿,要不汤不稠。 ”素玉终于让大闺女端上了米粥,她拿勺子轻轻抄底一舀,半勺饭粒半勺米汤放进碗里,搅了搅粥,又盛了勺,放到鱼干儿的面前,这孩子从生下来身上就没啥肉,本来念想着家有余粮,没好意思直接叫余粮,去了个“米”字,这下“米”就跟他没缘,从没人叫他余良,都叫他鱼干儿。鱼干儿拿匙先舀了点儿米汤,吧嗒吧嗒嘴说:“真香。 ”她又
15、盛完四碗粥分别放到四个孩子面前,自己拿碗,轻轻在上层舀了碗米汤放自己面前,抓了个锅贴儿。大闺女从自己碗里捞了半匙米粒倒进素玉碗里,素玉说:“你吃你的,我碗里有,盆里还有。 ”几个孩子都递过半匙米粒来,她用手护住自己的碗说:“各吃各的,盆里还有呢,今天都吃饱喽。 ”她又说:“过些天白菜都收了,我刨些白菜根子,晒干了磨成面,做饼子可好吃了。”孩子们都乐了,说:“妈你真能干,啥招儿都有。 ”老蔫见人就说:“素玉真会过日子,一个高粱穗子吃三天。 ”那三天,有些人在晚饭时磨磨蹭蹭经过素玉家那条街,一下下吸动鼻子。粮食终于发下来,素玉和孩子们还是每天都抽空到田野去,捡回一些吃的一些烧的。素玉说要千方百计,
16、争取明年不断粮。素玉挎着筐在田野上逡巡,直到冬天来临,再也没捡到一穗高粱。接连几个秋天,素玉都没能从田里捡到一穗高粱,可她经常想到那穗高粱,想起时,满怀幸福。(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素玉看到高粱穗后“迅速瞄瞄” 、 “快走几步猫下腰”以及把它“轻轻放进筐里”等细节描写,显示出了素玉不想让别人发现高粱穗的自私心理。B. 素玉把“擀高粱的过程拖得比较长”是因为这一穗高粱在饥荒时期对全家人来说非常珍贵,这也展现出了素玉在擀高粱时的小心翼翼和内心的喜悦。C. 文中交代了“鱼干儿”名字的来历,写出了余良因营养不良而像“鱼干儿”一样瘦弱的身
17、体以及素玉拉扯几个孩子的不容易。D. 素玉给孩子盛粥时“抄底一舀”与给自己盛粥时“轻轻在上层舀了碗米汤”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素玉对孩子们无私的母爱。5. 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素玉“经常想到那穗高粱,想起时,满怀幸福”?6. 请结合全文赏析第一自然段在环境、情节、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6 -【答案】4. A 5. 因为接连几个秋天,素玉都没有捡到一穗高粱,出于内心对粮食的渴望,所以会经常想起曾经捡到过的那穗高粱。素玉想到高粱满怀幸福是因为在最缺粮的时候,那穗高粱让她和孩子得以充饥,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对那穗高粱充满了感恩。素玉想到当时几个孩子都给她递过来了半匙米粒,她感受到了
18、孩子们对她的爱,感受到了亲情的暖意,所以回想起来满怀幸福。 6. 在环境方面,通过对素玉捡粮食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村人民正在闹饥荒的社会环境,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艰苦。在情节方面,小说以素玉认真仔细捡粮食开头,为下文素玉捡到高粱穗作了铺垫。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出了素玉的勤劳、能干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智慧。【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D 项考核手法,BC 项考核内容,其中A 项,分析不准确, “迅速瞄瞄” 、 “快走几步猫下腰”体现的是在饥荒时期素玉不想让其他人发现高粱
19、穗的警惕心理;“轻轻放进筐里”表现出的是素玉对高粱穗的珍视。【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的含义的题目,句子的位置又在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和主旨作答,从情节上看,接连几个秋天,素玉都没有捡到一穗高粱,出于内心对粮食的渴望,所以会经常想起曾经捡到过的那穗高粱;从情感的角度看,是因为那穗高粱让她和孩子得以充饥,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对那穗高粱充满了感恩;素玉想到当时几个孩子都给她递过来了半匙米粒,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她的爱,感受到了亲情的暖意,所以回想起来满怀幸福。点睛: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
20、,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题干中给出答题的方向“环境、情节、人物” ,在环境方面,展现了当时农村人民正在闹饥荒的社会环境,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艰苦;在情节方面,为下文素玉捡到高粱穗作了铺垫;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出了素玉的勤劳、能干以- 7 -及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智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
21、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
22、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 ,有删改)材料二:2017 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 7 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8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第二批 276 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 78 个。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 47 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三: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政府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
23、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
24、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个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 “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 9 -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永城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