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永年区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2、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 ,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A.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B. 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C. 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D. 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凸显诸侯与天子地位的逐渐平等,说明周王对于诸侯控制力的不足,故 A 正确;宗法制并没遭到破坏,故 B 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2.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
3、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 ”这说明当时A. 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2B. 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C. 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D. 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材料“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 、 “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具体体现祖先崇拜,说明宗法文化受到统治者的重视,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廷议制度的作用,A 不正确;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祖先崇拜的重视,但不能说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B 不正确;材料中宗庙祭祀旨在突出皇权的合理性,与尊卑等级秩序无关,D 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
4、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宗庙”的认识和理解,宗庙是古代人们祭祀祖先的地方,体现了祖先崇拜是宗法制影响的具体体现。3.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 ”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 ”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A. 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 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C.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 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到“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
5、负责”再到“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 57 人”可知,宰相的权力在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故 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监察制度的变化,故 A 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治统治清明” ,也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 B、D 两项错误。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
6、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 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
7、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5.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B.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 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D. 劳动人民的勤劳创造【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棉纺织技术的推广有密切关系,故 C 项正确;优良棉种的种植大大提高了棉花的产量,但这和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没有直接关系,故 A
8、项错误;明之前政府也有鼓励手工业发展,但棉布并未因此而发展起来,故 B 项错误;明代以前,中国人民就是以勤劳著称的,故 D 项不是主要原因。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反映的现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6.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 ,就被称为“苏意” ,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 。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4A. 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B. 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C. 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D. 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
9、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人们普遍追求生活的享受和乐趣,故 C 项正确;A 项错在“主流” ,B 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信息,故错误;D 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 D 项错误。【点睛】点睛:表明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这实质上说明商品经济冲击下享乐观念盛行。7.“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A.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
10、平等B. 都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D. 都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故 C 正确;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属于苏格拉底,故 A 项排除;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 B 项排除;苏格拉底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故 D 项排除。8.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
11、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5A. 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B. 没有超越传统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C.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作者首先肯定“梨洲(黄宗羲)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 ,但“细绎待访录之立言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专制的进步思想是继承早期儒家民本思想以抨击当时僵化、反动的理学主张,但批判
12、并不彻底, “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且其实质依然没有超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范畴,B 符合题意。黄宗羲主张虽有近代民主色彩,但与近代资产阶级民权思想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的,A 错误;明清进步思想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但并不彻底,C 错误;黄宗羲时代的中国并没有产生资产阶级,不可能反映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D 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名师点睛】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
13、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范畴。9.“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发展:A.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B. 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C. 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 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答案】A【解析】6【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几句民谣深刻地揭示了鸦片战争前后官、民、夷三者关系格局的演变,尤其是官民关系的微妙变化,百姓不再惧怕官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
14、变化客观上推动了反清斗争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颠覆” ;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在反侵略中的地位,故 D 项排除。10.1902 年 7 月,上海中外日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在征婚广告中,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主要反映这一时期A. 追求婚姻自由已经成为社会风尚B. 传统婚姻已经完全向近代婚姻转变C. 婚姻的主婚权全部由当事人掌握D. 西学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这一时期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父母之命、
15、媒妁之言,废除缠足、文化程度等要求体现了西学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只是个别现象,故 A 项错误;B 项错在“完全” ,故错误;C 项错在“全部” ,故错误。11.下面是民国初年我国经济法规类目统计表。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经济法规类别 条数工商矿业类 21农林牧渔业 14交通运输类 6银行金融类 7标准器物类 5特别税则类 11经济社团类 127A. 工商业发展最快B. 金融业不受重视C. 交通发展速度较慢、D. 政府重视发展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民国初年经济法规类别的条数比较多,这反映出当时民国政府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材料反
16、映的是政府对经济的重视,没有体现出工商业和交通业的发展速度,故 AC 项排除;材料中“银行金融类”的条数是 7,无法反映出金融不受重视,故 B 项排除。12.下面是民国初年上海及江浙地区有关干茧需求与供应的统计表(单位:万担)需求 供应1913 年 1915 年32290102 108019如表表明,民国初年丝厂经营困难的主要因素是:A. 列强经济侵略B. 原料供应困难C. 技术力量薄弱D. 政府政策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民国初年,干茧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这说明当时原料供应困难导致丝厂经营困难,故 B 项正确;ACD 项都是丝厂经营困难的因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
17、13.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8注意其“精神”和“方法” ,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 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 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 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 ”“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体名存实亡,学习制度失败,此时更应该学习西方的精神、文明这些更内核的东西才能拯救中国,技术也不能救中国,之前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就是例子,故 B 项正确;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 19 世纪末,故 A
18、 项排除;君主专制虽被推翻,但换来了军阀专制,故 C 项排除;西方思想文化早就传入中国,故 D 项排除。14.1942 年,中共中央规定:(在根据地)凡逃亡地主,不论其逃至何处,其土地不得没收。无人管理者,由政府代管,招人耕种,并保存其应得地租,代交田赋公粮。原主回家时,将其土地及应得地租一并发还之。这一规定旨在:A. 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B. 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C. 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 维护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2 年” “凡逃亡地主,不论其逃至何处,其土地不得没收” “原主回家时,将其土地及应得地租一并发还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
19、期,这一政策有利于团结地主等阶级共同抗战,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是 1927-1937 年,故C 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的需要,故 D 项排除。【点睛】 “1942 年” “凡逃亡地主,不论其逃至何处,其土地不得没收” “原主回家时,将其土地及应得地租一并发还之”是解题的关键。15.下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 ,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9(摩托车牌上文字分别是“工业化” 、 “农业合作化” )A.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 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 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
20、完成【答案】B【解析】新中国初期当指 1949 年到 1956 年,AC 发生在 1958 年,时间不符,材料是劳动竞赛而非社会主义改造,排除 D;一五计划是 1953 年到 1957 年,它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 B。16.1992 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 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 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C. 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92 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
21、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 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 A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故 B 错10误;我国是在 2008 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 C 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 2001 年加入世贸,故 D 错误。【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
22、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 年” ,由此时间可排除 BCD 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 A 项。17.1954 年 10 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这反映了中国A. 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 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 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D. 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4 年 10 月” “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周恩来主张把国家利益
23、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结合所学“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了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故 B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表明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与题干无关,故 A 项排除。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故 D 项错误。点睛:所谓革命外交,其实就是阶级斗争观念的产物。其最简单的逻辑,就是按阶级关系来将世界一分为二,即一方面是代表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与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或人民民主国家;另一方面就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封建反动
24、势力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帝国主义国家,非此即彼。18.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11A. 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B. 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C. 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D. 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答案】D【解析】“酒神颂歌”说明雅典人并不反对神性,故 A 错误;这些庆典活动内容没有增强公民民主权利,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 B 错误;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问题,故 C错误;“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活动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意识,故 D 正确。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邯郸市 永年 第二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11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