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doc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白杨礼赞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题 白杨礼赞 课型 教读教学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重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复习 上节课内容,巩固练习新课导入第一课时同学们,上面四种植物都是我们常见的,他们各有风姿,有挺拔的松、青翠的竹、亭亭的荷、幽香的梅。外观、性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 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讨论之后说说这些植物各象征什么品 质?(用文字在图片上显示:荷-高洁、松-坚贞、竹-气节
2、、梅-坚韧)作者简介(1)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自己介绍。(2)幻灯片呈现作者简介。(强调记忆)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课 程 讲 授自主学习1师:本文题目为白杨礼赞,请同学们说说看“礼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语又告诉我们本文的基调是什么呢?生:答“礼”为敬礼,致敬,“赞”是赞美,因而本文以崇敬的、赞美的作为基调。2课件呈现要求掌握的字词并播放白杨礼赞的朗读带,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给下面字注音。听完后要求每组派代表把注音写在黑板上。后老师订正。3 思考: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同学们思考本 文的线索
3、也就是本文的“神”是什么呢?2学生各抒己见后课件显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4动手:本文五次提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用笔在书上画出来。老师检查学生画的是否准确。5根据主线试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第一部分(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7-8)提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小结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作者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
4、论。作业布置1给一幅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要求学生用 100 字左右的文字分析会徽的象征意义。2掌握“字词积累”及课件所显示的词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肥乡区常耳寨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八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教师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题 白杨礼赞 课型 教读教学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重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3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复习 上节课内容,巩固练习新课导入第二课时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
5、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 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 “扫荡” ,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 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课 程 讲 授1.动脑: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邯郸市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4 白杨 礼赞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