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选修,含解析).doc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选修,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选修,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 35 题,每题 2 分,共计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 韩非子B. 论语C. 老子D. 墨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体现的是仁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校训出自论语 ,故 B 项正确;韩非子是法家著作,主张刑罚,故
2、A 项错误;老子是道家著作,主张无为,故 C 项错误;墨经是墨家著作,主张兼爱、非攻,故 D 项错误。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 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D. 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可判断是墨家主张,主张误差别的爱所有人,D 正确;A 是儒家主张,题干没体现礼乐制度;B 是法家主张;C 是儒家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3、墨子- 2 -3.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 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 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 主张“顺其自然”D. 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体现出反对贵族和抑商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主张。法家思想中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故 B 项正确;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墨子是墨家代表人,故 A 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 ,故 C 项错误;黄老之学和儒家先后成为西汉王朝的治国理
4、念,故 D 项错误。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 爱无差等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 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A爱无差等是墨子观点;D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的主张;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体现出的是“礼”的主张,是孔子思想的消极方面,故不能选。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本题答案是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
5、鸣孔子思想【名师点睛】本题是关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思想观点的考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道家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要是严刑峻法及君主集权;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爱非攻等。复习时可以结合每家学派代表人的具体观点主张详细进行比较。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 3 -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柔弱、坚强、柔、刚等均是相对而言的,均是
6、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人定胜天”思想,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兼爱、非攻”思想,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严刑峻法思想,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6.“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 ”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 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C. 出现了“诸子百家”D. 出现了政治、经
7、济大变动【答案】B【解析】百家争鸣中,各派别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在“直接”二字;C 选项不是“最大”的影响;D 选项只是一个过程描述,没有结果性的意义。7.“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B.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 礼法并用,君舟民水D. 礼乐文明、仁人志士- 4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
8、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 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B 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D 项错误。8.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 ,列出了 165 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9、知识点,具体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忠信” 、 “贤良” 、 “孝让”等,以及题干“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透过名字看本质,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儒学思想正统地位确立带来的影响,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错误,秦朝实行的是“焚书坑儒” ,不推崇儒学,排除;CD 两项所示朝代均在汉代以后,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9.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A. “
10、民贵君轻”说B. “五德始终”说C. “知行合一”论D. “天人感应”说- 5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因而不能支撑“刘邦出身 布衣而君临天下” ,故 A 项错误;“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故 B 项错误;“知行合一”论是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 天下” ,故 C 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故 D 项
11、正确。10.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 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从而董仲舒得出了君权神授的主张,故选 B。A 项错误,材料
12、探讨的是人性论,并未涉及到孔子的仁的主张;C 项错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材料思想相反;D 项主张的是以儒家思想统一思想,因此与材料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家思想演变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1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6 -【答案】B【解
13、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 “不为尊” 、 “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 “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 B 项。A 项错在“民主平等” ,C项错在“浪漫主义” ,D 项错在“大一统” ,皆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结合所学知识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选出正确答案。12.下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B. 背景文字便于抒情达意C. 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
14、D. 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答案】D【解析】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东晋书法成就,D 正确;根据“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可知,A 项“结构形体严整”表述错误;草书便于抒情达意, 兰亭序是行书,B 错误;兰亭序以及“王羲之所写的书字”没有楷书,C 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 ,- 7 -结合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分析解答。13.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 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 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 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 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
15、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选项可知,宋朝儒家思想中对女性品行重要性的递进关系表述,把女性品行重要性提升到国家层面,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B 项正确;A 项与宋儒对女性地位的观点不 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宋儒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排除 C;D 项与与宋儒压抑扼杀女性人性不符,排除。所以选 B14.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
16、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王阳明认为“尔身各各自天真” ,人的各方面都是天生的,是固有的。这反映了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主张,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故选 A 选项。B 选项是理学家的思想;C 选项与此无关;D 选项不是材料的含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15.广东第一大儒陈白沙说“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 ”据此分析,陈白沙的学习方法是A. 独尊儒术- 8 -B. 格物致知C. 温故知新D. 反省内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
17、体现的是本心体悟的学习方法,故 D 项正确;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不是学习方法,故 A 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研究外物求得理的学习方法,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项错误;温故知新是孔子主张的学习方法,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错误。16.下列精美的文字所属的文学体裁繁盛期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是屈原所作楚辞,是唐诗,是宋词是元曲,按朝代先后顺序,此题正确选项是 A。考点:中
18、国古代文学点评: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1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 ,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A.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 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9 -C. 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 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据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具有自然
19、本色的风格,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故 A 正确,B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元曲自然本色的风格,而不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 D。18.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A. 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C.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李贽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与传统礼教的看法迥异,反映出他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思想,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与“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无关,排除 A项;BC 两项属于李贽观点的具体内容,均排除。19.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
20、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A. 荀子B. 王阳明C. 董仲舒D. 黄宗羲【答案】B【解析】【详解】 “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说的是该学派认为理在心中,由此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 B 项正确;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故 A 项错误;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家,故 C 项错误;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故 D 项错误。20.清初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做学问应该有益于社会。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 10 -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 ”他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为接近A. 李贽B. 朱熹C. 王夫之D. 顾炎武【答案】D【解析】
21、【详解】材料信息“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实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 D 项正确;李贽主张个性,反对盲从孔子和儒家经典,故 A 项错误;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故 B 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主要是唯物主义,故 C 项不合适。21.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是A. 1644 年的明朝灭亡B. 1912 年的清朝灭亡C. 1927 年,北洋军
22、阀基本被消灭D. 1937 年的七七事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按照顾炎武的说法,国属于一家一姓,天下属于百姓。明清灭亡属于顾炎武说得“亡国” ,即朝代更替;1931 年九一八事变还没发展到亡天下的地步,1937 年的七七事变则使中华民族面临重大民族危机。考点:明清进步思潮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22.郑燮的墨竹图 ,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
23、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11 -A. 原始岩画B. 汉代帛画C. 中国文人画D. 民间绘画【答案】C【解析】由“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得知这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所以选 C。其他绘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3.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A. B. - 12 -C. 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游记属于了浪漫主义作品,没有对
24、封建统治阶级“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故 A 项错误;红楼梦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的发展演变,也没有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主题,故 C 项错误;封神演义以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也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同时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各个文学名著的内容、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2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睢宁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调研 考试 试卷 选修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