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政治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6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 世界观人皆有之C. 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小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题干问的是: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的原因,而
2、 A、B.没有回答原因;D 谈的是哲学的含义,不符合题意;只有 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说明世界观要成为哲学必须系统化理论化,故 C 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C。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 C 正确;AB 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但方法论不决定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 错误,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排除。故本
3、题答案为 C。3.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切从实际出发- 2 -水往低处流存在即被感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 B. C. D. 【答案】D【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存在即被感知以及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都是世界观的范畴。故入选。选项属于哲学方法论,选项属规律现象。选 D。4.西塞罗说, “荒诞不经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所能见到的了” ,这是对哲学的误解。这种误解说明哲学家喜欢思考荒诞不经的东西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生活的追问否定了哲
4、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题中观点认为哲学是荒诞不经的,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否定了哲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故符合题意;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家喜欢思考荒诞不经的东西说法错误,故排除;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C。5.“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一论断说明A.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
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案】C【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A 项错误;“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 3 -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是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推动作用,不是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 项不选,C 项正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错误,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6.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乔布斯愿意这样做,是因
6、为A. 具体科学和哲学相互影响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D. 哲学是“玄幻之学”【答案】B【解析】【详解】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这句话突出哲学对具体科学的重要性,故 B 符合题意;选项 A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 错误,哲学不是“玄幻之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本题答案为 B。【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具体科
7、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7.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 掩耳盗铃B. 望梅止渴C. 画饼充饥D.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答案】D- 4 -【解析】试题分析: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应是存在决定思维,掩耳盗铃和望梅止渴及画饼充饥都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故排除 A、B、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故 D 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考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8.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8、C.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 物是观念的集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认为水、气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故 B 正确;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A;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C;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D。故选 B。【点睛】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9、,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2018 年 9 月中旬,超强台风“山竹”如期而至。人类对天文现象的准确预报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A.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C.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D【解析】- 5 -【详解】人类对天文现象的准确预报说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 D 符合题意;选项 A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 错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故本题答案为 D。【点睛】注
10、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0.“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 是否承认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强调存在决定思维,认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没有感情,何来景物”强调思维决定存在,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故二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
11、意识,故 C 符合题意;A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符合题意;B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C。1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只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一个方面
12、的内容,故 A 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只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一个方面的内容,故 B 不符合题意;量力而行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 符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6 -回答,故 C 正确;D 体现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辩证法思想,但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故排除 D。故选 C。12.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变化,把握当今世界的总体特征和时代精神。这说明A. 新时代需要新的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坚持与时俱进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已经完成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已经过时
13、【答案】B【解析】【详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刻变化,把握当今世界的总体特征和时代精神,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 B 符合题意;A 错误,错在“取代” ;C 错误,错在“已经完成” ;D 错误,错在“过时” 。故本题答案为 B。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即便是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这是因为A. 马克思哲学是真正的科学B. 社会领域的客观性弱于自然性活C. 他们没有看到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自然观上是坚定的唯
14、物主义者,但是进入社会领域很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主观的以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意者为转移的,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看到人类社会也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者为转移的,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 C 符合题意;AD 观点正确,但是没有回答犯历史唯心主义错误的原因,排除;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B 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7 -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A. B. C.
15、D. 【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代表它能回答物质世界的所有问题,且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项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
16、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轻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A.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B. 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C. 从自身的需要出发D. 从自己的理想出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A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1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
17、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这说明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 -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 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 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表明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保持相对静止,故 D 符合题意;A 正确,但题干并未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 错误,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 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故本题答案为 D。17.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
18、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 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 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 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答案】B【解析】【详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慧能的这一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 适合题意;其它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19、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18.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这告诉我们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 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 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而言,它又有静止的状态,有某种稳定的形式。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
20、,而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适合题意。A、B 是片面的;D 说法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9.有的人做事经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人却相反,往往“事倍功半”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 尊重和掌握规律程度不同B. 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C. 各人的机遇运气不同D. 各人拥有的物质条件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事半功倍就是用了一半的努力得到了加倍的效果,事倍功半是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二者效果不同,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方法问题。科学合理的方法符
21、合客观规律,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因此,要在做事中积极探寻和遵循客观规律,顺势而为,从而保证工作快速稳健高质量地推进,故 A 符合题意;选项 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20.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国家投资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该工程的兴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改变了水流方向,改造了客观规律B. 是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实际出发作出的决策C. 是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创举D. 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答案】A【解析】- 10 -【详解】注意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选出不正确的选项。A 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2、人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规律,故 A 符合题意,入选;选项 BCD 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A。21.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 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 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并不仅仅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23、,A 说法错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并不是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 说法错误;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不能消费人与自然的斗争性,矛盾无处不在,C 说法错误;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D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D。22.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 ;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A.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 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 人能反映事物
24、,而动物则不能D.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相关知识。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其他动物没有意识,动物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只是一种本能活动而已,故人类的意识与动物的心理有本质的区别。故 B 选项入选。ACD 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考点定位】意识【特别提醒】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因为意- 11 -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而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中的一个方面。2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政治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