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必修,含解析).doc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必修,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必修,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修远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二政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A. 唯心主义思想 B. 形而上学思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辩证法的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水、火、木、金、土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将其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
2、质上是正确的。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故 C 符合题意,A、B、D 均与题意不符。考点:唯物主义及其形态2.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反映出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世界观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概括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A【解析】“命由天定” “人定胜天”均是世界观的体现;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这是人们面对问题时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体现了方法论;故材料体现的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 项正
3、确;B、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哲学未必都是科学的,D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 A。【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特别提示】世界观是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重点谈对世界的认识。方法论是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重点谈方法。3.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2 -A.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 哲学很神秘且只是哲学家的事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知识不能自发地形成,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故选
4、 B。考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4.与古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是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牛顿力学相适应的是机械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相适应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这说明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体现哲学与世界观之间的关系,A、B 项不选;材料体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相适应,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C 项不选,D 项正确。【点睛
5、】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17 世纪法国哲学C. 18 世纪英国哲学 D. 德国古典哲学【答案】D【解析】【详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一种崭新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3 -故 D 正确。AB
6、C 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故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C.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即可做出正确选择。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 正确;ABC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社会历史性 D. 实践【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
7、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 正确且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CD 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8.从摇把电话、拨盘电话到数字键盘电话,从功能单一的“大哥大”到可以视频通话的 3G手机。通讯工具的进步说明A. 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D.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并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A 错误;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 错误;通讯工具的进步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答案为 D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9.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海
8、绵城市建设,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涝排涝减灾能力。这一做法- 4 -A. 改变了物质的根本属性B. 把握了事物的绝对静止C. 创造了事物的固有联系D. 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材料中“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的做法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选 D。考点:规律【名师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
9、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下一番功夫。(3)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0.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 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B. 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脱离社会就不会有意识的产
10、生。人们的意识可以预见未来。ABD 项错误。 三国演义创作时期没有枪炮,故三国演义里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时期没有现代的互联网、高尔夫。故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表明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本题选 C 项。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知识点。点评:本题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很关键。本题所指是表明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难易适中。- 5 -11.神舟十一号飞船于 2016 年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A.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 意
11、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A 项不选;“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 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观点错误,C 项不选;意识有正误之别,并不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点睛】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虚幻的反映。12.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
12、识是否正确,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而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唯一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都不是题干的原因,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13.漫画注水告诉我们要- 6 -A.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B. 注重事物内部整体性C.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答案】D【
13、解析】漫画中的人并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A 项不选;漫画与注重事物内部整体性无关,B 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做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C 项不选;漫画中的人通过“注水”来获取政绩,这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D 项正确。14.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A. 量变与质变 B. 物质与意识 C. 运动与静止 D. 整体与部分【答案】A【解析】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指量变与质变,A 项正确;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整体与部分并不是事物发展的状态,B、C、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点睛】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状态
14、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5.2018 年 2 月 11 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 UGO 探测器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爱因斯坦 1OO 年前的预言。这表明A. 人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真理不可能被怀疑和推翻D. 人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答案】B- 7 -【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A 项不选;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是正确的,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 项正确;真理可以怀疑,再通过实践来验证,C 项说法不正确;人的认识不是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循环往
15、复意味着认识没有发展,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 B。【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方法技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16.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是A. 真理是客观的B. 真理是有条件的C. 认识具有反复性D.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答案】B【解析】漫画中,如果多往前走一小步则“是”就会变成“非” ,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都是有条件的。故 B 选项入选。A、
16、C、D 选项表述与漫画中的主旨不符。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 认识具有反复性 B. 认识具有无限性C. 认识的发展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D.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答案】B【解析】- 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B 项正确;这句话没有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A 项不选;认识的发展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C 项错误;人的认识可以达到真理,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B。【点睛】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螺旋式的上升性运动过程。不是直线前进型,因为直线前进忽略了认识发展的反复性;也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因为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代表认识
17、又回到了起点,没有发展。18.在智能互联时代,普通大众的小微创意也会引发蝴蝶效应,不断催生出大量的智能互联产品,甚至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主要表明A. 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B. 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C.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D. 整体大于部分功能【答案】A【解析】小微创意也会催生出大量的智能互联产品,甚至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主要表明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A 项正确;联系具有条件性,不是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 项不选;部分服从和服务于主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不选;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要分具体情况,在部分以无序不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的情况下,部分功能可能小于整体功能,D 项不选,故本
18、题答案应为 A。19.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体现了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C.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 事物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答案】B【解析】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A、C、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20.唯物辩证法的两
19、个总特征是- 9 -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可根据教材知识直接选出,根据教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21.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好酒,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D.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答案】A【解析】材料中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水清知好酒,山瘦识民贫”是不以人的意
20、识为转移的,这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 项正确;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B 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C 项不选;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点睛】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但可以在事物联系的基础上,改变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2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5 年 10 月 19 日至 23 日对英国进行访问,体现了对中英关系的重视。纵观中英关系发展大趋势,中英在竞争和较量的风雨中走向协调和合作势在必然,矛盾和分岐不会改变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
21、方向。这是因为A.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优点和缺点C.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答案】D【解析】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A 项错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 10 -不一定是优点和缺点,B 项不选;材料体现的是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并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 项不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因而矛盾和分岐不会改变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D 项正确。【点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
22、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23. “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 ,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A. 彻底地改造 B. 全面地肯定 C. 全盘地否定 D. 批判地继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引用了习近平讲话中的义利观,这启示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辩证否定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 正确且适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也不是彻底改造,ABC 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
23、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4.201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许多重大部署和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它们能否落地生根,取决于推进过程中“最后一公里”能否彻底打通。下列与“最后一公里”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 欲速则不达B. 行百里者半九十C.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D.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答案】B【解析】“这些部署和方案能否落地生根,取决于推进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彻底打通”启示我们要不失时机的促成质的飞跃。 “欲速则不达”体现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故排除选项 A;选项 C 体现的是对立统一的观点,故排除;选项 D 体现的是坚持实践的观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政治上 学期 期中 阶段 测试 必修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