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3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苏教版.doc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3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3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校 2015-2016 学年七年级语文 3 月阶段测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1音形互注。 (4 分)虐待( ) j gng( ) n 味( ) 面面相 q( )【答案】n 鞠躬 腻 觑【解析】试题分析: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比如“面面相觑”中“觑”不能写成“觐” ;“虐待”中“虐”不能读成“nu”。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0 分)(1) ,禅房花木深
2、(2)山光悦鸟性, 。(3)万籁此俱寂, 。(4) ,乾坤日夜浮。(5) ,凭轩涕泗流。(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7)每归私第, , 。(8)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答案】 (1)曲径通幽处(2)潭影空人心(3)但余钟磬音(4)(8)略【解析】试题分析:名句名篇默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考题,考查方式多为填空。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了人生哲理,或是反映了生活的真谛,或是描绘了人物的情貌,或是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普少习吏事 ( ) 处决如流 ( )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碎裂奏牍掷地 ( )【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2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这里“龌龊”古今异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我和妈妈谈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抒己见,热闹非凡,真是人声鼎沸。B美国国会中某些人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在许多国家掀起轩然大波。C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D党的
4、十八大召开前后,国内建党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中“人声鼎沸”指声音大而嘈杂。这里不合语境;C 中“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这里不合语境;D 中“络绎不绝”对象一般指车辆和行人。这里不合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2 分)A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好的关键。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D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让同学
5、们受到很大的触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中成分残缺,应是“掀起了高潮” ;B 中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否” ;D 中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让”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取“经典文学”而“背诵” ,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经。它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依照所有语文学习的规律,反复而熟练。虽然一开始因陌生而似若艰深,但反复的遍数既多,熟习的数量既大,就如同婴儿学语一样,自然日有领悟,渐入佳境。经典文学的学习,是达成高度语文造诣最简捷的方式,也是深入文化智能唯一的路径。反复而熟练,简单的说,就是背诵。ABCD【答案】C
6、【解析】3试题分析: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为首句;为结句。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二、阅读与赏析(共 33 分)(一) (4 分)新柳 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切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7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 分)8 “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 分)【答案】7颜色浅黄(1 分) ,纤长、轻柔(形态纤长或轻柔任一点即给 1 分) 。8
7、 “引”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柳条和柳影相连的优美而富有动感的画面(2分)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解缙敏对(11 分)解缙尝从(上)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于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注释】解缙:明朝人。内苑:御花园。上:指明成祖朱棣。49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 分)(1
8、)说: (2)遽: (3)料: (4)既: 10选出下面句子中的“之”与“已投之于水矣”中的“之”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3 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 B读之竟日C便实钉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11翻译下列句子(2 分)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12根据这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分)【答案】9(4 分)(1)说:同“悦”高兴 (2)遽:立刻(3)料:料想,猜想 (4)既:已经10(3 分)A11(2 分)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皇上)已经得到诗后,深深地叹服解缙的机敏(关键字:欲 以 困 既)12 (2 分)聪明,才思敏捷。(意思对即可)【解析】9试题分
9、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此处“说”同“悦”高兴。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试题分析:A 为助词, “的” ;其他都为代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试题分
10、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5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 分)(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
11、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宜兴市 学区 2015 _2016 学年 年级 语文 阶段 测试 试题 解析 苏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