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A. 嫡长子继承B. 兄终弟及C. 大宗与小宗对立D. 神权与王权结合【答案】A【解析】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 A项正确;B 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 两项原则与材
2、料不符,排除。2.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由此可得出西周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B.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以及各自所控制土地的规模来看,西周时期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排除 A 项;西周时期还未能建立起集权体制,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 -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
3、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 、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说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传统的族群社会逐步被取消,B 正确;宗法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风俗观念不是材料主旨,C 错误;社会治理作用逐渐加强,D 错误。4.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
4、同纬度的北方地区。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A. 侯国B. 郡县C. 九州D. 行省【答案】D【解析】元朝疆域辽阔,元朝对地方管理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所以对材料中“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行省而非侯国、郡县以及九州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D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所以选 D。5.“在宰相制度的变革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宰相的人数增加,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力,对皇权的制约有所加强” 。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汉朝郡国并行制 C. 唐
5、朝三省六部制 D. 元朝的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 3 -从材料中“宰相的人数增加”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宰相不仅仅有一位。A 选项三公九卿制中只有一位丞相;B 选项郡国并行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问题,与中央内部权力无关;C 选项符合题意,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D 选项行省制也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清楚材料涉及到的是哪一问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两大基本问题,一个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一个是中央内部权力分化的问题,本题是第二个问题,因此排除B、D 选项。6.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
6、离德的可能。 ”这一制度应是A. 郡国并行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根据“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 ,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由中央组织进行,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有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D 正确;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选拔人才无关,排除 A;察举制的选官依据是品德,不符合材料“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 ,排除B;九品中正制选官依据是门第,不符合“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 ,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
7、管理网络中” ,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7.“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 传达皇帝旨意B. 参与行政决策C. 总领全国政务D. 负责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根据“廷寄”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 ,结合所- 4 -学可知,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 A;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排除 B;C 不符合史实,排除;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排除 D。8.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
8、,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下列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始终没有成为最高中央机构,它只是一个内侍机构,C 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根据材料中的“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 ,可知明朝内阁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皇帝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大权旁落,有时给予内阁很大的权力。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9、 项。9.“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 5 -D. 【答案】B【解析】【详解】 “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描述的是播种工具,耧车属于播种工具,西汉时期发明,故 B 项正确;A 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排除;C 属于耙地技术,不符合题意;D 是唐朝的曲辕犁,不符合题意。10.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D. 产
10、品精美,面向市场【答案】A【解析】“三服官”是汉代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 “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表明规模大,耗费大,A 正确。BC 不符合材料,排除;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故排除 D。11.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 “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从中可以得出A. 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市的管理制度废除C. 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D. 新的经济因素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反映了宋代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故 C 正确;商业突破
11、时空限制并不能说明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商业政策宽松,不能说明市的管理制度废除,故 B 错误;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材料未涉及,故 D 错误。故选 C。- 6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汴河两岸建立商店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同时区分新的经济因素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突破时空限制的角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辉煌。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水排是冶铁工具,是由东汉太守杜诗发明的;司母戊大方鼎属于青铜器,出现于商代;粉彩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素纱禅衣出现于西
12、汉时期;先后顺序应该是,故 C项正确;故 ABD 三项组合错误。13.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 ”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由此可见草市A. 唐宋时期开始出现 B. 打破贸易时空限制C. 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 受到政府严格管理【答案】C【解析】草市属于民间集市,往往出现于交通发达的地区,草市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 正确;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A 错误;.打破贸易时空限制是北宋时期,B 错误;草市并不受到政府严格限制,D 错误。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
13、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 7 -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14.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 激化阶级矛盾B. 打压商人群体C. 削弱军队实力D. 阻碍经济进步【答案】B
14、【解析】根据材料中对经商之人,或与之有关的人都征发到边疆服役可知,秦汉打压商人,是其推行重农抑商的表现,故 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材料并不能体现军队实力被削弱,故排除 C 项。材料所涉不能说明会阻碍经济进步,故排除 D 项。15.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 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交子的出现 B. 坊市界限的突破C. 商帮的形成 D.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答案】C【解析】试
15、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自 11 世纪和 12 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结合所学,交子的出现和坊市界限的打破都是宋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帮在明清出现,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在明清前都处于发达的状态,能够印证宋代的经济发达,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选 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16.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 “禁- 8 -海” 、 “迁海” 、 “南洋贸易限令” 、 “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
16、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清代的海禁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符合题意;而海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正常的发展,而不是破坏,排除,故 A 项正确。17.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 70 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7、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这反映出A.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 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海禁政策是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 A;材料中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流入中国,排除 B;材料没有比较中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
18、说明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故选 D。18.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 诸子思想相互借鉴融合 B. 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9 -C. 思想统一局面正式形成 D. 君主专制政治逐步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杂家思想。儒墨学说在战国时期都不是主流思想,故排除 B 项;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思想统一局面没有形成,故排除 C 项;君主专制政治是自秦代开始才逐步确立,故排除 D 项。杂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诸子思想互相借鉴融合的特点,故选 A。19.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
19、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 A 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 B 项错误;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道家的主张,故 C 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
20、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可。20.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A. 道家B. 法家C. 儒家D. 墨家【答案】A- 10 -【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 “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 “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是解题的关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启东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