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3 页,答题卡 1 页。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52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1.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既要在经济上加强扶持,也要进行文化扶贫,以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下列不属于“文化扶贫”的是A. 根据文化资源类型和社会发展状况,科学编制贫困地区文化发展
2、专项规划B. 建设农业产业园,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就业,将特色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C. 开展“报刊下乡”工程,向贫困地区赠阅报刊,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D. 开展“千名绣娘”培育工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更多当地群众致富【答案】B【解析】文化扶贫是用文化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ACD 项均属于“文化扶贫”但与题意不符;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就业,将特色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属于产业扶贫,不属于文化扶贫,B 符合题意要求;正确选项为项 B。【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
3、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2018 年高考江苏卷政治 19)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 ,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 。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喜欢上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 ,还因为从
4、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 ,这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属于文化塑造人生,BC 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 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A。【点睛】区分文化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的形式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侧重于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文化增强精神力量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侧重于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的动力,推动
5、社会实践的发展。3.国歌是一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不屈和抗争;国歌又不只是一首歌,它奏响的是整个社会团结奋进的鼓点,凝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可见国歌作为精神文化总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董,促进社会发展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励人们团结奋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符合题意,国歌唱出中华儿女的不屈和抗争可见国歌作为精神文化总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表述错误,国歌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没有体现国歌转化为物质力量。符合题意,国歌作为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
6、感召力,激励人们团结奋进。故选 B。【点睛】一、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3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三、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
7、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4.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讲述了人与美食背后的温情故事,完善了故事、强化了人物和食物背后的文化,从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迁徙与融合,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受到好评的原因是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给人以情感的启迪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延续了文化的血脉将人物与食物相结合,抛弃了传统的习俗将美食与科技相结合,实现了文化的融合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符合题意, 舌尖上的中国深度讨论了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将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给人以情感的启迪,所以受到好评。符合题意, 舌尖上的中国从历史演化
8、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迁徙与融合,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延续了文化的血脉,所以受到好评。表述错误,应该批判继承传统的习俗。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美食与科技相结合。故选 A。5.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功能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强调我们品味文化,感悟文化,通过文化透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化了解世界,再现当时,这表明文艺作
9、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精神生4活的功能,故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故不选。故本题答案为 B。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A.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B.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答案】B【解析】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 ,搞起休闲游,
1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 正确。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A 颠倒了二者关系;C 不选,材料中强调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没有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需求层次由经济社会发展决定,D 错误。【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名师点晴】(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既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区别。(2)文化与综合国力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本考点在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时,一般不会单独考查,而是作为文化作用的一部分
11、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知识要点的全面性,防止以偏概全,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7.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A. B. C. D. 5【答案】C【解析】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该文化作品来源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符合题意;该歌舞来源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说明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只有
12、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8.AR 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赋予博物馆藏品以“活力” ,人们用手机扫描 AR 卡片即可在手机屏幕中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以及声音、文字和特效等,还可以把文物“带回家”收藏或向朋友展示,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AR 技术融入文物展示推动了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能够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博物馆藏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预示着 AR 技术将成为文物收藏的主要形式A. B. C. D. 【答案】A【解析】AR 技术融入文物展示推动了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能够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项符合题意;AR
13、技术融入文物展示丰富了文物传播的形式,但并没有丰富博物馆藏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项说法错误;AR 技术融入文物展示有利于把文物“带回家”收藏或向朋友展示,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但并不是文物收藏的主要形式,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9.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刘邓大军打仗经验时说,刘伯承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黄猫黑猫”这句俗话,渊源颇为古老。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曾有评语,
14、“黄狸(指狸猫)黑狸,得鼠者雄。 ”据聊斋注本说,此俗语源出唐代李荃的黄帝阴符经 。若按此说法,这句俗语的源头就可上推至唐代了。从一句俗语的流传,可以看到6A. 中国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B. 逻辑证明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C.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实践效果的思想D.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强大驱动力量【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样依据俗语可追溯到唐代,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实践效果的思想,C 正确;AD 与题意无关,排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B
15、表错误,排除。故选 C。【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10.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
16、源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选项错误,文化创新本质上是为社会7实践服务的,而不能说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故本题答案为 C。11.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步伐加快,传统
17、古村落所蕴含的传统建筑风貌、地方文化习俗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必须加强保护。这是因为传统古村落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传统古村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古村落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符合题意,传统古村落蕴含着传统建筑风貌、地方文化习俗,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特征。符合题意,之所以保护传统古村落是因为传统古村落体现了文化多样性的特征,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故选 A。12.2018 年 3 月 2 日首届
18、中意文化交流年在意大利菲洛特拉诺市正式开幕。汉服、古琴、书画、茶道等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示成为本次盛会的一大亮点。下列选项最能概括本次盛会的是A. 文化熏陶丰富内涵文化建设B.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发展C. 形式多样尊重差异文化创新D. 交流借鉴文化传播扩大影响【答案】D【解析】本次盛会展现中国文化元素,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传播,D 是最符合题意的。A 中“文化建设”不符合题意;B 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不符合题意;C 中“文化创新”不符合题意。13.2017 年 3 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
19、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8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材料提到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实现了跨越,可见这一成就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符合题意,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表述错误,与科技的融合不是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不合题意,夸大了这一
20、成就的作用。故选 A。14.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 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 ,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不合题意,材料提到中医药走向世界,与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无关。不合题意,与创新中医
21、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无关。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利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中医药走向世界利于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故选 D。【点睛】文化交流的意义:1、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交流对我们的要求: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2、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915.“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 。 “川北家风馆”收录了 1198 条家风家规故事和家训名言,整
22、理了川北的经典家训,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聆听先贤家风故事、感受川北家风文化。设立家风馆旨在抵御外来文化冲击,加快儒家传统文化的复兴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优良的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存进作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能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符合题意;设立 家风馆,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家风文化,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引导人们从家风建设做起,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故符合题意;错误,对于外
23、来文化,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辨别其中的有益成分,坚持文化自信,而不是抵御外来文化冲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设立家风馆目的不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为 C。16.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 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 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A. 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B. 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C. 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
24、需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D. 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A 表述错误,应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排除;B“成为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表述错误,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10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财富,C 表述错误,排除;题干中, 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桂林市 第十八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政治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