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八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八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八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桂林市第八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度。根据材料“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节与宗法制关系比较密切,所以答案选 B。A 选项与家族关系无关;B 选项是王位继承的方式;D 选项与此无关。2
2、.西周在分封制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 河南,河北B. 湖南,湖北C. 山东山西D. 广东,广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简称“豫” ,河北简称“冀” ,两者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 A。湖南简称“湘” ,湖北简称“鄂” ,两者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 B。山东简称“鲁” ,山西简称“晋” ,两者的简称均来自西周封国“鲁国” 、 “晋国” , C 项正确。广东简称“粤” ,广西简称“桂” ,两者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 D。点睛:由材料可知,本题将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简称与西周封国相联系,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熟悉掌握西周
3、分封制的知识以及各行政区划的简称是解题的关键。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有2禅让制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推选首领的一种方式,而皇帝制是秦始皇确立的,故项错误;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奴隶社会两大政治支柱,加强了周王在地方的统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维护了周朝的长治久安,故项正确。故排除 ACD,选 B。4.秦朝中央政府中负责“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B. 太尉C. 太守D. 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中负责“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4、,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故 D 项正确;A 项是协助皇帝 处理全国政务;B 项是处理军务;C 项是地方官员。点睛:材料“监察百官”是解题的关键信息。5.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 ”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A.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B. 选拔官员的方式上C. 经济政策的制定上D.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答案】A3【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二千年前的表现封建政治的“封建”是“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即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后二千年的郡县政治指的是秦朝之后在地方设立的郡县制。分封制下,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爵
5、位由嫡长子继承;而郡县制下,地方由中央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因此,分封制和郡县制在地方管理方式上有根本区别,故 A 项正确。分封制的选官方式是世卿世禄制,而郡县制的选官方式是皇帝任命,但 B 项不属于根本区别,排除。分封制与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两者的根本区别与经济政策无关,排除 C。分封制与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 D。6.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 郡县与封国的并行不利
6、于国家长治久安 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导致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故 B 项正确。周王天下共主不符合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特点,故 A 项错误。郡县与封国并存是西汉初期实行地方制度,故 C 项错误。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是商朝政治制度特点,故 D 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 、注意两个“角度” 、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
7、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7.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西周宗法制的等级序列是A. 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B. 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C.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D. 周天子-卿大夫-士-诸侯4【答案】C【解析】【详解】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血缘亲疏表现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严格的等级,故选 C。其他各项错误,排除 ABD。8.学大师钱穆认为,
8、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即为分封制, “郡县政治”即为郡县制。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 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B 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 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
9、吏世袭,而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皇帝)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9.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答案】A【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5帝处理全国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故本题应选 A
10、项。秦朝三公九卿制下,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九卿负责处理朝廷各种具体日常军政事务,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督百官,排除 B、C、D。点睛:根据所学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各官职的职责分工分析解答即可。10.“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统一六国C.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D.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答案】B【解析】“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因此选 B。A 是分封制;C 是夏朝;D 是宗法制。11.秦朝时期的军国
11、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决策的失误,因此 B 符合题意。而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A;中央机构各官员进行商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体现大权集中在皇帝,C 错误。D 项在专制体制下,民主观念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12、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的形成12.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6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故 D 正确。郡县制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无关,故 A 排除。察举制以孝廉为依据,与材料无关,故 B 排除。行省制属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3.西
13、汉统治者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刺史制度B. 颁布推恩令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设通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汉统治者”西汉初年, “同姓寡妇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统治者吸取秦灭亡的原因,认为秦灭亡是由于没有同姓的保护,所以统治者实行的是分封制,设立了一些王国,同时在一些地方实行郡县制,故选 C;西汉设立刺史制度,本意是监察地方,排除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B;宋代在地方上设通判监督官员,排除 D。14.公元前 127 年,身为重臣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
14、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一提议旨在A. 巩固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 削弱王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C. 强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D. 以德治国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提议是指推恩令,推恩令是在削弱王国势力解决王国问题,最终是加强中央集权,7所以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是逐渐瓦解郡国并行体制而非巩固郡国并行体制,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是淡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和以德治国无关联,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推恩令是要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的权力。1
15、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 B 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 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 C 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
16、现象,不是实质,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16.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 6000 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 C 项正确;西周后期周天子的权力就已衰落,周赧王属于东周,故 A 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8北宋,故 B 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
17、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 ,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17.隋唐开始形成的科举制度与过去选拔人才的制度最大的不同是A. 以人的品德为标准B. 以门第望族为标准C.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D. 以地方推荐为依据【答案】C【解析】【详解】汉代的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品德和才学,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中央再量才授用,排除 AD;九品中正制以门第望族为标准,排除 B;隋唐开始形成的科举制度与过去选拔人才的制度不同在于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故选 C。18.下表是对两汉孝廉家世可考者 128 人的分类统计。根据此表,
18、对汉代察举制解读最准确的是A. 体现公平公正原则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 沿袭了皇位世袭制D. 削弱了身份世袭制【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察举制下,平民子弟、贫民子弟与官僚贵族子弟和富豪子弟均有机会得以跻身孝廉,参加到统治阶级中来,可见察举制度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D 项正确;由该制度下官僚贵族子弟据了 69.6%,故 A 项错误;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比较低下,故 B 项错误;由富豪子弟占据 6%、平民子弟占据 15.7%和贫民子弟占据 8.7%,可知 C 项错误。19.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9A. 地方制度的沿革B. 宰相制度的完善C. 选官制
19、度的完善D. 中枢机构的演变【答案】D【解析】A 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与表格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这不能说明宰相制度的完善,排除 B。材料体现的不是选官制度,故 C 错误。上表反映的是中枢机构的变化,从丞相制度的出现到三省六部制直到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这反映的是中枢机构的变化,故选 D。2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 清代君主
20、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答案】B【解析】到康熙帝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表明了皇帝的霸道,说明了皇权的加强,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说法绝对,也有皇帝不学无术,不符合题意,排除;清代君主的权力也是受制约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起居注史料不一定不够真实,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21.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10A. 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 废丞相,权分六部C. 废行省,设三司D.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答案】B【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